谒见日将至双阙
唐 · 无名氏
晓色临双阙,微臣礼位陪。
远惊龙凤睹,谁识冕旒开。
蔼蔼千年盛,颙颙万国来。
天文标日月,时令布云雷。
迥出黄金殿,全分白玉台。
雕虫意何取,瞻恋不知回。
远惊龙凤睹,谁识冕旒开。
蔼蔼千年盛,颙颙万国来。
天文标日月,时令布云雷。
迥出黄金殿,全分白玉台。
雕虫意何取,瞻恋不知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晓色:清晨的天色。双阙:指皇宫的两座门楼。
微臣:地位低微的臣子,自谦之词。
礼位陪:按照礼仪职位陪同。
远惊:远处的人感到惊讶。
龙凤:比喻皇帝和皇后或皇室。
冕旒:帝王的礼帽,此处代指皇帝。
开:开始,这里指仪式开始。
蔼蔼:盛多的样子,形容繁荣昌盛。
千年盛:千年的盛世。
颙颙:仰慕的样子。
万国来:万国来朝,形容国际交往频繁。
天文:天体现象,这里象征皇权。
标日月:以日月为标志,比喻皇权的显赫。
时令:季节时序。
布云雷:如同布施云雷,比喻政令的颁布。
迥出:远超,突出。
黄金殿:豪华的宫殿,喻指皇宫。
全分:完全可以相比。
白玉台:珍贵的台阁,也是对宫殿的美称。
雕虫:比喻细微的技能,这里指文辞修饰。
意何取:意义何在。
瞻恋:留恋观看。
不知回:忘记了回去,形容被美景吸引。
翻译
晨光洒向皇宫门阙,微小的臣子按礼陪列。远方的人惊叹龙凤之景象,谁能识得帝王的冠冕已展开。
盛世绵延已千年,万国景仰皆汇聚而来。
天文标志以日月为尊,时节更替如云雷般布散。
远远高出那黄金殿堂,完全可与白玉台相媲美。
雕琢辞藻之意何在,只因留恋此景而不愿离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皇宫盛景和君臣朝会的宏大场面。开篇“晓色临双阙,微臣礼位陪”两句,设置了一种清晨金光洒满宫殿、官员们恭敬地守立在自己的位置上的壮观画面。诗人以“微臣”的身份出现在这场合,表明了作者的谦卑与对朝廷的尊崇。
接下来的“远惊龙凤睹,谁识冕旒开”两句,则是通过对传说中神兽“龙凤”的描写,以及对皇冠“冕旒”的提及,来表达诗人对于皇权威严的震撼和敬畏。这里,“龙凤睹”暗示了朝廷的祥瑞,而“谁识冕旒开”则是诗人的自问自答,表现出对帝王尊贵不可测度的态度。
中间部分“蔼蔼千年盛,颙颙万国来。天文标日月,时令布云雷。”四句,以宏大的历史和自然景观来映衬朝廷的繁华与权威。“蔼蔼”形容的是长久而壮丽,“颙颙”则是万邦来朝的声响。紧接着,“天文标日月,时令布云雷”两句,则是通过对自然界天文现象的描写,来强调皇权与天命的联系,以及帝王掌握着时间和气候的能力。
下片“迥出黄金殿,全分白玉台。雕虫意何取,瞻恋不知回。”四句,更进一步描绘了宫廷中的奢华景象以及诗人对于这种景象的迷醉与留恋。“迥出黄金殿”和“全分白玉台”展示了皇宫的富丽堂皇,而“雕虫意何取,瞻恋不知回”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份荣耀和美好场面的深深眷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颂扬朝廷盛况与帝王权威的作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种宏大场合的敬畏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