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望后匏庵芝南珍午贻书幼点嘿园约为戒坛潭柘之游予先一日至三宿而归(其三)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吾漳子黄子,常为松写真。
伟兹石墀侧,龙德妙屈伸。
隆中不遇主,偃仰谁能臣?当年香山游,卢沟失问津。
坐遗郁盘林,不为画苑珍。
拂素貌神物,愧非千载人。
伟兹石墀侧,龙德妙屈伸。
隆中不遇主,偃仰谁能臣?当年香山游,卢沟失问津。
坐遗郁盘林,不为画苑珍。
拂素貌神物,愧非千载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黄子的画家,他以松树为对象进行创作。诗中提到黄子在石阶一侧为松树绘制肖像,展现了松树的龙德之妙,其形态或曲或伸,生动形象。接着,诗人通过“隆中不遇主”这一典故,表达了黄子虽才华横溢却未能遇到知音的遗憾,如同诸葛亮未能遇到明君刘备,只能自我偃息,难以施展才能。
诗人进一步指出,黄子当年曾与香山的友人一同游玩,但后来卢沟桥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暗示了黄子的隐退或被遗忘。诗中提到黄子的作品遗留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却没有成为画苑中的珍品,表达了对黄子作品命运的惋惜之情。
最后,诗人赞扬黄子拂去尘埃,以神态面貌刻画松树,虽然自谦并非千载难逢的人才,但显然对黄子的技艺和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整首诗通过对黄子及其作品的描述,表达了对艺术创作中知音难遇、作品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艺术家个人才华与社会认可之间矛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