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孤桐行赏析

孤桐行

宋 · 戴炳
孤桐结根倚崖石,俯瞰清溪照虚碧。
枝叶扶疏朱夏寒,上有翔鸾旧栖迹。
风霜冉冉岁月深,老柯半朽苍皮蚀。
其中素抱金玉声,以暗投人人不识。
人不识,多苦心,樵夫斤斧莫相寻。
宁教枯死倒涧壑,不从爨下求知音。

鉴赏

这首《孤桐行》由宋代诗人戴炳所作,描绘了一株孤独生长于崖石之上的桐树,其形象生动,情感丰富。

首先,诗人以“孤桐结根倚崖石”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桐树独立于悬崖峭壁之上的孤独景象,暗示了桐树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超凡脱俗的气质。“俯瞰清溪照虚碧”,桐树向下眺望清澈溪流,映照出一片空灵的碧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接着,“枝叶扶疏朱夏寒,上有翔鸾旧栖迹”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桐树在炎炎夏日中依然保持清寒之气,枝叶繁茂,仿佛是凤凰曾经栖息的地方,增添了神秘与庄严的氛围。

“风霜冉冉岁月深,老柯半朽苍皮蚀”则展现了桐树历经岁月沧桑,风霜侵蚀,老树枝干已半朽,但其苍老的树皮依旧坚韧,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顽强。

最后,“其中素抱金玉声,以暗投人人不识”表达了桐树内心深处蕴含着金玉般的美妙音乐,却因无人识得而默默无闻,隐喻了才华横溢之人常被埋没的社会现象。

“人不识,多苦心,樵夫斤斧莫相寻。宁教枯死倒涧壑,不从爨下求知音。”诗人通过呼吁人们不要因为无知而伤害这棵桐树,表达了对真正价值被忽视的无奈与悲愤,同时也展现了桐树宁愿枯死也不愿被用于柴火的高洁品质,寓意着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桐树孤独而坚韧的形象,同时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对高尚品质的颂扬,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