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其七)
明 · 薛瑄
闻道江南景物嘉,薇垣有客正思家。
池塘夜雨翻荷叶,篱落秋香散稻花。
德誉尚为清论重,仪刑应有正人誇。
欧公曾写归田录,好继遗芳播迩遐。
池塘夜雨翻荷叶,篱落秋香散稻花。
德誉尚为清论重,仪刑应有正人誇。
欧公曾写归田录,好继遗芳播迩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田园风光的美丽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江南特有的景致与情调。首句“闻道江南景物嘉”,开门见山地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赞誉之情。接着,“薇垣有客正思家”一句,巧妙地将江南的景物与人的思绪联系起来,展现了江南之景对游子心灵的触动。
“池塘夜雨翻荷叶,篱落秋香散稻花”两句,通过夜雨中的池塘与秋日里的稻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雨打荷叶的声音,稻花飘散的香气,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这种自然景象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江南的独特风貌,也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后两句“德誉尚为清论重,仪刑应有正人誇”则转向对李永年大参品德与行为的赞美。这里运用了“德誉”、“仪刑”等词语,强调了李永年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举止上的高尚与典范作用,表达了对其人格魅力的高度评价。
最后,“欧公曾写归田录,好继遗芳播迩遐”引用欧阳修的《归田录》作为典故,既是对李永年即将退休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是希望他能像欧阳修一样,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更广远的人们。整首诗在赞美江南美景的同时,也颂扬了李永年的高尚品格,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