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读留侯传书后赏析

读留侯传书后

清 · 张廷寿
终始心为韩,美哉文成志。
韩亡乃归汉,出处必以义。
大义经激发,曷敢生退避。
副车一击之,大索咸阳地。
亡命竟保全,此事关天意。
圯桥黄石公,踪迹太诡异。
一卷阴符经,作用判为二。
何须从景驹,无宁事刘季。
长事帷幕间,六合收指臂。
复韩宜说楚,抗论明义利。
横阳君成贤,敢请归以事。
天心固有在,成也中道弃。
谒者高阳生,倡立六国嗣。
窃念六国中,韩宜拜其赐。
胡为借箸筹,竟拂此君议。
立韩终不久,适为楚所饵。
以是知侯心,计之亦巳閟。
鸟啄既堪悉,鸱夷更可愧。
鸟尽弓不藏,终招人主忌。
信何囚且醢,此事由自致。
百尔方寒心,况敢居尸位。
四皓荐诸庭,可代厥躬悴。
岂慕万户侯,谷城聊自庇。
明哲能保身,辟谷实虚伪。

鉴赏

这首诗《读留侯传书后》由清代诗人张廷寿创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张良(留侯)的传记进行深入解读,表达了对张良忠诚、智慧与道德操守的高度赞扬。

诗中首先赞美了张良始终以忠心侍奉韩王,其文章成就彰显了高尚的志向。接着,通过“韩亡乃归汉”一句,描绘了张良在韩王灭亡后选择投奔汉王刘邦的决断,强调了他行事的正义性。诗中进一步阐述了张良在关键时刻的勇敢行动,如“副车一击之”,展现了他在咸阳地区采取果断行动的决心和勇气。

随后,诗人探讨了张良最终得以保全性命的原因,认为这与天意密切相关。提到圯桥上的黄石公,暗示了张良背后神秘的指导力量,以及他所掌握的《阴符经》在策略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诗中对比了张良与景驹的不同选择,明确指出跟随刘邦(刘季)才是更为明智之举,强调了张良在政治格局中的远见卓识。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张良在幕后策划韩王复国的过程,以及他与楚国的对抗,展示了张良在复杂政治局势中的智慧与策略。诗中提到张良最终成功说服韩王归顺,体现了他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同时,诗人也反思了张良在韩王复国后的短暂成功,以及这一行动最终被楚国利用的后果,暗示了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和历史的复杂性。

最后,诗人通过引用“鸟尽弓藏”的典故,警示了权力斗争中的残酷现实,以及个人命运可能面临的威胁。诗中还提到了张良的结局,包括囚禁、肉刑等惨痛遭遇,强调了这些悲剧是由于个人行为导致的结果。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张良智慧与道德的敬仰,同时也对其命运的无奈与悲哀表示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良传记的深刻解读,不仅展现了张良作为历史人物的智慧与忠诚,也反映了诗人对权力、命运、道德与智慧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