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题妆台赏析

题妆台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何处相思采白蘋,宓妃罗袜已成尘。
玉兰尽抱琵琶去,南国于今少美人。

鉴赏

这首诗《题妆台》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关于相思与美的哀婉故事。

首句“何处相思采白蘋”,以“白蘋”这一意象开篇,象征着纯洁与思念,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公在遥远的地方,采摘着象征思念之情的白蘋,暗示了主人公对某人的深深思念。接着,“宓妃罗袜已成尘”,运用了神话中的宓妃(即洛神)的典故,以宓妃的罗袜化为尘土,形象地表达了美好事物的消逝,以及主人公对美好情感的追忆与怀念。这里不仅包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也暗含了对爱情逝去的无奈。

“玉兰尽抱琵琶去”,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玉兰在这里象征着高洁与美丽,而“抱琵琶去”则暗示着主人公带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不舍,离开了曾经拥有美好情感的地方,前往未知的远方。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离别的情景,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难以挽留的感慨。

最后一句“南国于今少美人”,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对南国(泛指南方地区)如今缺少美人的感慨。这里的“美人”不仅仅是指女性的外貌之美,更包含了对美好情感、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这句话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现实境况的一种无奈与叹息。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和典故,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念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