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赋七首(其二)
遥闻大军出,定向几时还。
粟仰南船运,弓从北骑弯。
侵寻寒落景,何处问溪山。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感赋七首(其二)》描绘了战时的紧张氛围和对戍边将士的关切。首句“中郡秋防寇”点明了季节和战争背景,秋季是防守外敌入侵的时节。接着,“边亭夜筑关”形象地展现了边疆守军在夜晚紧急修筑防御工事的情景,显示出战事的紧迫。
“遥闻大军出,定向几时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出征大军的担忧,他们何时才能凯旋归来,充满了悬念和期待。接下来,“粟仰南船运,弓从北骑弯”描述了物资的输送和武器的准备,展现了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侵寻寒落景,何处问溪山”以深秋景色为衬托,暗示着战争带来的凄凉与寂寥,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怀念和对战事早日结束的期盼。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明朝边防战事的艰辛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词语解释
边亭的意思:(1).边地的亭。亭是 秦 汉 时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 汉 贾谊 《新书·退让》:“ 梁 之边亭与 楚 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 梁 之边亭劬力而数灌,其瓜美。”(2).边地的驿亭。 唐 陈子昂 《还至张掖古城闻东军告捷赠韦五虚己》诗:“孟秋首归路,仲月旅边亭。”(3).边地的亭燧、亭障。《后汉书·铫期王霸等传论》:“且临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请符以立信, 胡貊 数级於郊下,至乃卧鼓边亭,灭烽幽障者将三十年。” 晋 张载 《杂诗》之七:“长鋏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南朝 宋 鲍照 《代出自蓟北...
大军的意思:◎ 大军 dàjūn(1) [large contingent]∶人员众多的军队,亦指气势很盛的军队(2) [army] 〈方〉∶敬称正规军队和军人(3) [Qing troops] 指清军,清人撰文必作此称以示尊敬大军围城者二十四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定向的意思:[释义](1) (形)按照一定方向进行的。定向分配。(作定语) (2) (动)确定方向。 [构成]动宾式:定|向...
寒落的意思:贫穷冷落。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怅眺》:“ 韩兄 ,这长远的事休提了。假如俺和你论如常,难道便应这等寒落?”...
何处的意思: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几时的意思:[释义](副)什么时候。 [构成]偏正式:几(时 [例句]你们几时走?(作状语)...
落景的意思:夕阳。《北堂书钞》卷一○六引 隋 黄闵 《武陵记》:“土人为之歌曰……朝日丽兮阳巖,落景梁兮阴阿。” 宋 苏舜卿 《苏州洞庭山水月禅院记》:“欲乘清风,跨落景,以翱翔乎其间。” 清 黄鷟来 《秋日寄淮阴吴嵩山》诗:“徘徊落景催,草草嘆分袂。”...
侵寻的意思:亦作“ 侵潯 ”。渐进,渐次发展。《史记·孝武本纪》:“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於 泰山 矣。” 裴骃 集解引 晋灼 曰:“遂往之意也。” 司马贞 索隐:“ 小颜 云:‘浸淫渐染之义。’盖寻淫声相近,假借用耳。” 汉 司马相如 《大人赋》:“嬐侵潯而高纵兮,纷鸿涌而上厉。” 宋 叶适 《胡尚书奏议序》:“自古贤人君子,进常艰,退常易,富贵有节,无侵寻之求。” 明 归有光 《乞致仕疏》:“见今病势侵寻,不能前迈,伏乞圣恩,容臣休致。” 廖仲恺 《全民政治论译本序》:“ 中华民国 成立八年,变乱侵寻,迄...
遥闻的意思:(1).远远地听到。《吕氏春秋·长攻》:“因以 代君 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 南唐 张佖 《晚次湘源县》诗:“烟郭遥闻向晚鸡,水平舟静浪声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我遥闻北窗外吃吃有笑声,室中弗闻也。”(2).在远处嗅。 唐 韩愈 《风折花枝》诗:“浮艷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只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