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寺壁
佛壁书蜗篆,僧窗网雀罗。
天高延月久,地润得春多。
粥板催行李,驱驰奈老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画面。首联“断桥环曲水,萧寺枕横坡”,以“断桥”与“曲水”、“萧寺”与“横坡”的对比,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荒凉的氛围。断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痕迹,曲水则给人一种蜿蜒曲折、难以预料的感觉。萧寺与横坡的搭配,则是静谧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仿佛是远离尘嚣的避世之所。
颔联“佛壁书蜗篆,僧窗网雀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禅意。佛壁上的蜗篆,象征着时间的缓慢流逝和生命的微小与永恒;僧窗前的雀罗,则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生动写照,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既静穆又充满生机的世界。蜗篆与雀罗的对比,也寓意着宇宙间万物生长与变化的规律。
颈联“天高延月久,地润得春多”,将视角从微观转向宏观,通过“天高”与“月久”、“地润”与“春多”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丰饶。高悬的明月似乎在天空中停留更久,滋润的土地则孕育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句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力的颂扬。
尾联“粥板催行李,驱驰奈老何”,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粥板催促着行人的脚步,意味着生活的忙碌与紧迫,而“驱驰奈老何”则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无奈与感慨。这一联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之中,使得整首诗既有深邃的哲思,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与自然美的世界,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生命与存在的深刻思考。
词语解释
壁书的意思:见“ 壁中书 ”。...
断桥的意思:(1).毁坏的桥梁。 唐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诗之二:“断桥无復板,卧柳自生枝。” 宋 苏轼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断桥寻胜践,脱屨欣小揭。” 元 曹文晦 《九月一日清溪道中》诗:“断桥归郭路,细雨过溪人。”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乩仙逸事》:“或遇枯木寒花,断桥流水,輒低徊不忍去。”(2).桥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白堤 上。自 唐 以来已有此名。或言本名 宝祐桥 ,又名 段家桥 ,今罕有称者。 唐 张祜 《杭州孤山寺》诗:“ 断桥 荒蘚澁...
环曲的意思:弯曲,曲折。 唐 韩偓 《海山记》:“﹝ 隋煬帝 ﹞製湖上曲《望江南》八闋云:‘……环曲岸,阴覆画桥低。’” 元 韦居安 《美人对镜歌》:“玉奩脱覆光烁人,洞房环曲惊晓春。” 明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由田陌至深巷一箭地,环曲以出大街。”...
驱驰的意思:快速行驶或奔跑;迅速驱赶或驱逐。...
曲水的意思: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 魏 晋 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为乐,称为曲水。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曲水流觴日,倡优醉度旬。” 清 魏源 《岱麓诸谷诗·岱谷陪尾山源》:“人间曲水觴,竟忘仙鬼宅。”参见“ 上巳 ”。参阅 宋 黄朝英 《靖康缃素杂记·曲水》。...
雀罗的意思:捕雀的网罗。常用以形容门庭冷落。《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时谓 道子 为东録, 元显 为西録。西府车骑填凑,东第门下可设雀罗矣。”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雀罗弔廷尉,秋扇悲婕妤。” 清 钱谦益 《岁暮杂怀》诗:“卒岁闻门有雀罗,流年徂谢意如何。”参见“ 雀罗门 ”。...
僧窗的意思:亦作“ 僧牕 ”。僧寺的窗户。 宋 黄庭坚 《德孺五丈和之字诗韵难而愈工辄复和成可发一笑》:“早晚来同醉,僧窗卧虎皮。” 宋 陆游 《长歌行》:“ 成都 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明 王思任 《留赠循元长老》诗:“风清佛阁松涛静,泉过僧牕竹影寒。”...
蜗篆的意思:蜗牛爬行时留下的涎液痕迹,屈曲如篆文,故称。 宋 毛滂 《玉楼春·仆前年当重九》词:“泥银四壁盘蜗篆,明月一庭秋满院。” 清 周亮工 《大风拔茅屋》诗之一:“独影谋蜗篆,寒心倩鴈书。” 姚锡钧 《漫成》诗:“饭了茶枪横舌本,雨餘蜗篆溼苔花。”...
萧寺的意思: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梁武帝 造寺,令 萧子云 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 竺国 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残春 蒲郡 东,门掩重关萧寺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 招远 张于旦 ,性疎狂不覊,读书萧寺。”...
行李的意思:◎ 行李 xíngli[baggage;luggage] 行旅。亦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带的东西从楼顶拿下衣箱、旅行袋,准备收拾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