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又同登观象台赏析

又同登观象台

明 · 温纯
仗剑登台欲蹑云,不妨萧瑟对斜曛。
平临睥睨连山色,危倚玑衡傍斗文。
天为宸游开夕霁,人因佳节坐宵分。
宣传雨露宽秋赋,动地欢声处处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携剑登高,面对黄昏时分的萧瑟景象,展现出一种超脱与豁达的情怀。首联“仗剑登台欲蹑云,不妨萧瑟对斜曛”中,“仗剑”二字便已透露出诗人的豪迈之气,他不畏艰难,敢于攀登,即使面对着萧瑟的秋风和即将西沉的夕阳,也毫不退缩。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具启示意义,鼓励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颔联“平临睥睨连山色,危倚玑衡傍斗文”进一步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连绵的山脉,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同时,他依靠着观象台,观察着天空中的星辰,感受着宇宙的浩瀚与神秘。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隐含了他对宇宙规律的探索和思考。

颈联“天为宸游开夕霁,人因佳节坐宵分”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在佳节之际,天公作美,为皇帝的出游打开了晴朗的天空,同时也为人间带来了欢乐的气氛。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生活的赞美。

尾联“宣传雨露宽秋赋,动地欢声处处闻”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皇帝恩泽普降、百姓欢声雷动的场景。这里的“雨露”比喻皇帝的恩惠如同甘霖滋润大地,使得百姓得以丰衣足食,生活更加美好。而“动地欢声”则形象地表现了这种喜悦之情传遍四方,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对社会和谐的向往以及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之情,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自然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