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送盛君之升州
宋 · 张弋
君与余皆懒,余如君更贫。
今年再同夏,两鬓独非春。
去棹孤山浪,征衫西府尘。
似闻仍用武,为算立功人。
今年再同夏,两鬓独非春。
去棹孤山浪,征衫西府尘。
似闻仍用武,为算立功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君:你。余:我。
懒:懒散。
更:更加。
贫:贫困。
再:再次。
夏:夏天。
两鬓:两鬓角。
非:不。
春:青春。
去棹:离去的小舟。
孤山浪:孤山的波浪。
征衫:远行的衣服。
西府尘:西府的风尘。
闻:听说。
仍:仍然。
用武:使用武力。
算:计算。
立功人:建功立业的人。
翻译
你我都很懒散,而我比你还贫困。今年夏天我们再次相遇,但两鬓已无青春气息。
你的小舟独自在孤山的波浪中摇曳,我的衣服沾染了西府的风尘。
听说仍在使用武力,计算着那些能建功立业的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两位朋友相似境遇的凄凉景象,共同承受着岁月与贫困的打击。首句“君与余皆懒”表达了一种生活态度上的共鸣,而“余如君更贫”则透露出作者更加艰难的情形。
接下来的“今年再同夏,两鬓独非春”不仅是在叙述时间的重复,更深层次是对青春易逝、时光飞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头发(两鬓)的变白,强调了时间带给人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岁月沧桑之感。
“去棹孤山浪,征衫西府尘”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游历生活中的辛酸和不易。这里的“去棹”指的是行舟,而“征衫”则是军旅生涯中所沾染的尘土。这两句传递出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灵上的磨难。
最后,诗人通过“似闻仍用武,为算立功人”的表述,似乎在为自己的过往辩护或是自我安慰。这里的“似闻”可能意味着听闻某种消息,而“仍用武”则是在强调个人的才华和能力依旧能被利用,尽管处境艰难,但诗人依然坚信自己有所贡献,有所作为。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个人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挑战时的感慨与自我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