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三)
何人不此游,名姓宁复识。
兹辰世所重,前代多盛集。
柴桑有故事,□谢留俊笔。
并数孟与桓,此外谁记忆。
人生百年内,踏地皆陈迹。
独惟我辈人,兴怀念今昔。
山林与泉壤,自古长太息。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创作的《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中的第三首。元好问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读书山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提到“宇宙有此山”,强调了自然界的壮丽与永恒,而“阅世过鸟疾”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之快,如同飞鸟掠过天空。
接着,诗人感慨于“何人不此游,名姓宁复识”,表达了对过往游人的怀念,以及对名利的淡泊。他进一步指出,尽管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在此留下足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名字也逐渐被人遗忘。“柴桑有故事,□谢留俊笔”中的“柴桑”可能指的是陶渊明的故乡,这里借用了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
“并数孟与桓,此外谁记忆”提到了孟子和桓公两位历史人物,通过对比,强调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的反思。最后,“人生百年内,踏地皆陈迹”点明了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而“独惟我辈人,兴怀念今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和当代人的感慨,以及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历史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复杂情感。
词语解释
百年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柴桑的意思:(1).古县名。 西汉 置,因县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东汉 末, 诸葛亮 见 孙权 于此,共图抗 曹 。 晋 以后历为 浔阳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废。 晋 郭璞 《江赋》:“鼓洪涛於 赤岸 ,沦餘波乎 柴桑 。”(2).借指 晋 陶潜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称。 清 钱谦益 《吴封君七十序》:“指 娄水 为 潯阳 ,即家园为 庐 阜,饮 柴桑 之酒,一觴独进;鼓 少文 之琴,众山皆响。” 陈三立 《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 柴桑 漉酒巾。”(...
陈迹的意思:[释义](名)过去的事情。 [构成]偏正式:陈(迹 [例句]遗留下来的陈迹。(作宾语)陈迹能够引起人们对过去事情的回忆。(作主语)...
此外的意思:◎ 此外 cǐwài(1) [besides]∶除此以外(2) [moreover]∶在已提到的东西上外加的事情此外,还可以使这个小机件用来压印可爱的浮雕图案...
独惟的意思:亦作“ 独唯 ”。唯独,只有。《史记·燕召公世家》:“ 齐 城之不下者,独唯 聊 、 莒 、 即墨 。” 唐 柳宗元 《献平淮夷雅表》:“臣伏自忖度,有方刚之力,不得备戎行,致死命。况今已无事,思报国恩,独惟文章。”...
故事的意思:[释义](1) (名)基本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2) (名)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构成]偏正式:故(事 [例句]故事情节。(作定语)...
怀念的意思:◎ 怀念 huáiniàn[cherish the memory of;think of] 思念;关心怀念远方的友人她怀念那些贫苦的孩子们...
记忆的意思:[释义](1) (动)基本义:记住或想起。 (2) (名)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 [构成]并列式:记+忆 [例句]记忆犹新。(作主语)...
今昔的意思:[释义](名)现在和过去。 [构成]并列式:今+昔 [例句]今昔对比;中国变化是多么巨大。(作主语)...
名姓的意思:(1).即姓名。《穀梁传·庄公二十六年》:“言大夫而不称名姓。”《史记·项羽本纪》:“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唐 李复言 《续幽怪录·张质》:“名姓偶同,遂不审勘。” 清 孙枝蔚 《村居杂感》诗:“雄心閒自笑,名姓竟谁知。” 管桦 《不讲理的人》:“因为多年不见,又没通过书信,忘了名姓。”(2).有名望的姓氏。即旧族。《国语·楚语下》:“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 韦昭 注:“名姓,谓旧族。”...
前代的意思:(1).以前的朝代。《书·周官》:“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 汉 张衡 《西京赋》:“有 凭虚公子 者,心奓体忲,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宋书·乐志一》:“ 秦 、 汉 闕采诗之官,哥咏多因前代,与时事既不相应,且无以垂示后昆。”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前代修史,左史纪言,右史纪动。” 章炳麟 《辨诗》:“余以为古者礼乐未兴,则因袭前代。”(2).指前一朝或前一代。 汉 孔融 《荐祢衡疏》:“ 贾谊 求试属国,诡係单于; 终军 欲以长缨牵致劲 越 。弱冠慷慨,前代美之...
泉壤的意思:犹泉下,地下。指墓穴。 晋 潘岳 《寡妇赋》:“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晋书·孙绰传》:“虽没泉壤,尸且不朽。” 明 王玉峰 《焚香记·往任》:“忽然晕倒在地,险些一命归泉壤。” 叶圣陶 《穷愁》:“幸尔非弱者,犹能以小贩自存。非然者,以余老病頽区,当早委泉壤矣。”...
人生的意思:[释义](名)人的生存和生活。 [构成]偏正式:人(生 [例句]人生观。(作定语)[同音]人声...
山林的意思:◎ 山林 shānlín[mountain and forest]有山和树木的地方山林地区...
盛集的意思:(1).犹盛编。 宋 严羽 《答吴景仙书》:“今观盛集中,尚有一二本朝立作处,毋乃坐视而然耶?”(2).盛会。 明 刘基 《别峰和尚方丈》诗:“佳人去不还,盛集嗟未再。”(3).犹言集大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引》:“夫其渊源六籍,藪泽九流,紬绎百家,溯洄千古,固文明之盛集,鸿硕之大观也。”...
踏地的意思:亦作“蹋地”。亦作“蹹地”。1.歌舞时以脚踩踏地面为节拍。《赵飞燕外传》:“时十月五日,宫中故事,上 灵安庙 ,是日吹塤击鼓,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曲。”《后汉书·东夷传》:“舞輒数十人相随,蹋地为节。”(2).踩地,蹬脚。激愤时的动作。《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地驱歌乐辞》:“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隋 慧远 《涅槃经义记》卷一:“世人悲怨,相别种种:或有拍头,或復搥胷,或有拍手,或时拍颊,或復蹹地。”《敦煌变文集·燕子赋》:“鷰子即迴,踏地叫唤。”(3).席地而坐时两膝拱起,以足着地。 明 徐渭 《...
太息的意思:◎ 太息 tàixī(1) [have a deep sign] 即“叹气”。(2) 生理现象。以呼气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脉动四次,三息之后有一次深呼吸,脉五动,脉诊上称为“闰以太息”。病理情况下,若患者频频吸气,称为善太息,它是一个症状,可由肝胆郁结,肺气不宜引起(3) 表示某种感情陈涉太息回。——《史记·陈涉世家》感动太息。——清· 张廷玉《明史》...
我辈的意思:我等,我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作《天台赋》成,以示 范荣期 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范 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輒云:‘应是我辈语。’”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若内翰不讳,我辈岂忍独生?”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四》:“这许多事物挤在一处,正如我辈约了 燧人氏 以前的古人,拼开饭店一般,即使竭力调和,也只能煮个半熟。”...
兴怀的意思:引起感触。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言念於此,慨然兴怀。” 刘师培 《文说·宗骚》:“推之感物兴怀,援情记兴,嫋嫋女萝,寄离忧于公子,森森桂树,望归来于王孙。”...
有故的意思:(1).有变故。 汉 桓宽 《盐铁论·疾贪》:“常居则匱於衣食,有故则卖畜粥业。”(2).有旧交。《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曰:‘君安与 项伯 有故?’ 张良 曰:‘ 秦 时与臣游, 项伯 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 良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刘三杰扶陛》:“﹝ 刘三杰 ﹞与 韩氏 有故,用为太守。”...
宇宙的意思:◎ 宇宙 yǔzhòu(1) [in the universe](2) 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3) “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
阅世的意思:经历时世。 唐 刘禹锡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视身如传舍,閲世甚东流。” 宋 苏轼 《楼观》诗:“门前古碣卧斜阳,閲世如流事可伤。”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端溪 石砚﹞端凝静默,有励俗之守焉;厚重不毁,有閲世之寿焉。” 季羡林 《西谛先生》:“我们当时差不多都才二十岁左右,阅世未深,尚无世故,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
自古的意思:(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长太息的意思:深长地叹息。《楚辞·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汉 贾谊 《治安策》:“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 飞烟 拆书,得以款曲寻绎。既而长太息曰:‘丈夫之情,心契魂交,远如近也。’”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三章:“ 中山先生 在天有灵,真不免要痛哭流涕长太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