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比部文起擢守保定
明 · 欧大任
京西雄郡似星罗,三辅名因保障多。
夕燧不闻通上谷,春流犹自下滹沱。
车前驯鹿千人望,庭里悬鱼几客过。
尽道匈奴今远塞,控弦鸣镝更如何。
夕燧不闻通上谷,春流犹自下滹沱。
车前驯鹿千人望,庭里悬鱼几客过。
尽道匈奴今远塞,控弦鸣镝更如何。
鉴赏
此诗描绘了保定作为京畿重镇的独特地位与历史背景。首联“京西雄郡似星罗,三辅名因保障多”以比喻手法,将保定比作繁星点缀的雄郡,强调其在京城西部的重要性和战略价值,同时指出保定因其作为保障区域而闻名的历史地位。
颔联“夕燧不闻通上谷,春流犹自下滹沱”通过“夕燧”和“春流”的意象,展现了保定与周边地区之间的紧密联系与防御体系。其中,“夕燧”可能指古代用于传递信息的烽火台,暗示了保定在古代军事通信中的作用;“春流犹自下滹沱”则描绘了季节变换中河流的自然流动,暗含着保定作为交通枢纽的地理特性。
颈联“车前驯鹿千人望,庭里悬鱼几客过”进一步展示了保定的繁荣景象。驯鹿的出现象征着和平与秩序,千人的期待表达了对官员治理能力的信赖;庭里悬挂的鱼则是古代官场常见的礼物,象征着官员与民众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地方经济的富庶。
尾联“尽道匈奴今远塞,控弦鸣镝更如何”则转向对边疆安全的思考。尽管匈奴远离边塞,但诗人仍然关切边防的安全问题,通过“控弦鸣镝”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潜在威胁的警觉,同时也反映出对国家统一与稳定的深切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保定作为重要边防重镇的历史地位和地理优势,也体现了对地方治理、经济发展以及边疆安全的深刻关注,展现了明代士大夫对于国家稳定与边疆安宁的共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