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柳桥秋夕赏析

柳桥秋夕

宋 · 陆游
柳疏桥尽见,水落路全通。
衣杵家家月,渔舟浦浦风。
眼明无俗物,步蹇有枯筇。
野逸谁能那,悠然西复东。

拼音版原文

liǔshūqiáojìnjiànshuǐluòquántōng

chǔjiājiāyuèzhōufēng

yǎnmíngjiǎnyǒuqióng

shuínéngyōurán西dōng

注释

桥尽见:小桥清晰可见。
衣杵:晾衣的竹竿。
渔舟浦浦风:渔舟在港口随风轻轻摇摆。
眼明:目光明亮。
步蹇:步履艰难。
枯筇:枯竹,指用来支撑行走的拐杖。
野逸:野外的隐逸生活。
那:此处指阻止或抵挡。
悠然:悠闲自在。
西复东:往西再向东,形容随意游走。

翻译

稀疏的柳树映衬着小桥,水面下降露出整条道路。
每家每户晾衣的竹竿下,月光皎洁,渔舟在水边的港口随风摇曳。
眼中没有尘世的纷扰,步履蹒跚却有枯筇作伴。
在这野外自由的生活,又有谁能阻挡?我悠然自得,东西游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柳桥边的宁静景象。"柳疏桥尽见,水落路全通",通过稀疏的柳树和清晰可见的桥,以及退去的水面露出的道路,展现出秋夜的清冷与道路的畅通。"衣杵家家月",写出了每户人家晾晒衣物的场景,伴随着皎洁的月光,显得静谧而祥和。"渔舟浦浦风",渔舟在水边轻轻摇曳,微风吹过,更添几分田园诗意。

诗人眼中"无俗物",心境明净,即使步履蹒跚,手持枯筇(拐杖),也悠然自得。"野逸谁能那",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后,"悠然西复东",以轻松的笔调收束全诗,寓含着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乡村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体现了陆游闲适淡泊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