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谷亭三首(其一)
居民坐涂炭,挥泪望旌旗。
柳色烽烟外,鸠声谷雨时。
移家若飘梗,谁暇念东菑。
鉴赏
这首明代朱应登的《哀谷亭三首(其一)》描绘了一幅战事背景下百姓生活的艰辛画面。首句“闻道团营将,前茅未进师”暗示了前方军队尚未取得进展,可能在进行军事部署。接着,“居民坐涂炭”表达了民众因战争而陷入困苦,生活如同陷入泥沼,形容他们的苦难处境。
“挥泪望旌旗”则写出百姓眼巴巴地望着远处的军旗,期盼着战争早日结束,内心充满无奈和期待。诗人通过“柳色烽烟外,鸠声谷雨时”描绘出自然景色与战争的对比,以春雨时节的和平景象反衬出战乱带来的凄凉。
最后两句“移家若飘梗,谁暇念东菑”进一步强调了流离失所的百姓连基本的生活安定都无法保障,更无暇顾及田地之事。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词语解释
东菑的意思:泛指田园。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纬东菑之故耜,浸北亩之新渠。” 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诗:“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 唐 李华 《杂诗》之四:“未闻东菑稼,一气嘉穀成。”...
烽烟的意思:[释义](名)烽火,多用于书面语。 [构成]并列式:烽+烟 [同义]战火、烽火...
谷雨的意思:[释义](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19日,20日或21日。 [构成]偏正式:谷(雨...
挥泪的意思:◎ 挥泪 huīlèi[shed tears;wipe away tears] 挥洒泪水孔明挥泪斩马谡...
居民的意思:◎ 居民 jūmín[inhabitant] 住在某一地方的人城内居民。——《广东军务记》内外居民。遍地居民。...
进师的意思:犹进军。《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 军﹞遂疾进师,车驰卒奔,乘 晋 军。”《晋书·慕容宝载记》:“ 兰汗 潜与 速骨 通谋, 速骨 进师攻城。”《明史·陈洽传》:“十一月进师 应平 ,次 寧桥 。”参见“ 进军 ”。...
旌旗的意思:◎ 旌旗 jīngqí[banners and flags] 旗帜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上建旌旗。——《资治通鉴》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旌旗蔽日...
柳色的意思:(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 梁 何逊 《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餘。”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前蜀 韦庄 《河传》词:“何处。烟雨。 隋 堤春暮,柳色葱蘢。” 宋 黄庭坚 《呻吟斋睡起》诗:“兰牙依客土,柳色过邻墙。”(2).指绿色。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词:“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
前茅的意思:◎ 前茅 qiánmáo[patrol] 即先头部队。古代行军时,前哨斥侯以茅为旌,如遇敌人或敌情有变化,举旌以通知后军前茅虑无。——《左传·宣公十二年》...
涂炭的意思:[释义](名)〈书〉泥和炭火,比喻极困苦的境遇。参看。 [构成]并列式:涂+炭 [例句]生灵涂炭。(作谓语)[同音]荼炭...
团营的意思:明 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 景泰 中, 于谦 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 嘉靖 时罢团营,恢复旧制。《明史·孝宗纪》:“冬十月丙寅,命工作不得役团营军士。”参见“ 三大营 ”。...
闻道的意思:(1).领会某种道理。《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唐 韩愈 《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明 李贽 《卓吾论略》:“吾父子儻亦闻道於此,虽万里可也。”(2).听说。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闻道 长安 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二折:“岂不闻道是哀哀父母劬劳。” 李木庵 《东山吟》:“闻道时危党錮急,伤心不许问家国。”...
移家的意思:搬家;迁移住地。 唐 白居易 《移家》诗:“移家入新宅,罢郡有餘貲。” 宋 姜夔 《鹧鸪天》词:“移家径入 蓝田县 ,急急船头打鼓催。” 清 阎尔梅 《山中答友人》诗:“中原离乱岁云徂,日日移家家渐无。”...
营将的意思:人名。古之善音律者。《吕氏春秋·古乐》:“ 黄帝 又命 伶伦 与 营将 铸十二鐘,以和五音。”一本作“ 荣将 ”。《太平御览》卷五六六引《吕氏春秋》作“营援”,《路史》作“荣猨”。军营中之将官。《明史·兵志一》:“时营将率内臣私人,不知兵。”《明史·兵志四》:“总督大臣一月会操者四,餘日营将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