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边即事
唐 · 白居易
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
何言此处同风月,蓟北江南万里情。
何言此处同风月,蓟北江南万里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毡帐:游牧民族居住的毛毡帐篷。胡琴:中国古代拉弦乐器,类似小提琴。
出塞曲:指描写边塞生活的乐曲。
兰塘:指有兰花的池塘,象征优美宁静的环境。
越棹:越人的船桨,越是指古代东南部的越国,这里代指南方人。
弄潮声:在潮水中戏水或冲浪的声音,形容技艺高超。
何言:怎能说。
此处:这个地方。
蓟北:古地名,泛指北方地区。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代表南方。
万里情:深厚而遥远的情感,形容距离之远和情感之深。
翻译
在蒙古包中传出悠扬的胡琴声,湖塘里划船的越人激起弄潮的波浪。怎能说这里与风月无异,这跨越万里的蓟北江南饱含深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苍凉与孤独,开篇便以“毡帐胡琴出塞曲”设定了场景,毡帐象征着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而胡琴则是他们娱乐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兰塘越棹弄潮声"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其中“兰塘”可能指的是一片开阔的水域,“越棹”则可能是划船或是水草的样子,而“弄潮声”则传达了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
第三句“何言此处同风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蓟北江南万里情"中的“蓟北”和“江南”形成鲜明的地域对比,强调了相隔遥远,而“万里情”则是对这种距离所产生的情感深度的一种刻画。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自然景观与胡琴音乐的描写,以及对亲人思念之情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沉情感和对远方故土的无限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