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三日灰池炎灼得混沌胚腪
宋 · 吴误
灰池炎灼定浮沈,见了方知造化深。
世上本来无此物,人间终是少知音。
濛濛恍恍离宫本,杳杳冥冥坎户金。
得一莫誇能事毕,要勤功行合天心。
世上本来无此物,人间终是少知音。
濛濛恍恍离宫本,杳杳冥冥坎户金。
得一莫誇能事毕,要勤功行合天心。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灰池:比喻生活或环境的艰难。炎灼:炽热的火焰。
造化:自然的力量和法则。
深:深远、难以理解。
无此物:指某种罕见或非凡的事物。
少知音:缺少能理解的人。
濛濛恍恍: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
离宫:古代宫殿,这里可能象征着迷幻或虚幻的世界。
坎户金:象征着神秘或神圣的光芒。
能事毕:完成了一项技能或任务。
勤功行:勤奋努力的行为。
合天心:符合天意或自然规律。
翻译
灰烬之池在烈火中沉浮,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理解自然的奥秘深厚。世间原本没有这样的事物,人间难得有真正理解的人。
迷茫而模糊的宫殿景象,幽深而神秘的坎门金光。
得到一点成就不要自满,要持续努力,行动符合天道之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并融入了深厚的哲理与人生感悟。开篇"灰池炎灼定浮沈,见了方知造化深"两句,以热烈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夏日灰池沸腾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造化之神奇的赞叹。
紧接着"世上本来无此物,人间终是少知音"两句,诗人通过对比和反思,指出了世人往往忽视或不理解这些超乎日常生活的自然现象,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领悟其美妙。
中间"濛濛恍恍离宫本,杳杳冥冥坎户金"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音韵,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迷离恍惚的境界。这里的"离宫本"与"坎户金"可能是指诗人心中的某种精神寄托或者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最后"得一莫誇能事毕,要勤功行合天心"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修养和内在追求的重视,以及达到与宇宙和谐统一的愿望。这里的"得一"可能是指某种精神上的顿悟或成就,而"要勤功行合天心"则强调了持续不懈的努力以符合自然法则。
整首诗通过对灰池沸腾景象的描写,引出了对于生命、宇宙和人的深刻思考,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感与人生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