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驿亭夜坐书怀寄内赏析

驿亭夜坐书怀寄内

明 · 徐熥
十年书剑两无成,飘泊江湖愧姓名。
络纬声沉愁易集,芙蓉花老怨难平。
枕边暮雨离魂结,镜里秋霜客路生。
共隐青山期白首,古来曾有鹿门耕。

鉴赏

这首诗《驿亭夜坐书怀寄内》是明代诗人徐熥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漂泊江湖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憧憬。

首联“十年书剑两无成,飘泊江湖愧姓名”,开篇即道出了诗人的境遇与情感。十年间,他以书为伴,以剑为友,却未见功成名就,内心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反思与自责。这里,“书剑”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两无成”则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内心的失落感。“飘泊江湖愧姓名”,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因未能实现自我价值而产生的愧疚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其在社会中的孤独与边缘化状态。

颔联“络纬声沉愁易集,芙蓉花老怨难平”,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映射诗人的情绪。络纬(纺织娘)的叫声渐弱,似乎预示着愁绪的聚集;而芙蓉花的老去,则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哀怨难以平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理想难圆的感慨。

颈联“枕边暮雨离魂结,镜里秋霜客路生”,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枕边的暮雨,象征着离别与思念,而“离魂结”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分离而产生的痛苦与纠结。镜中映出的秋霜,既是对年华老去的感叹,也是对远方旅途的忧虑。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意象,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展现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挣扎。

尾联“共隐青山期白首,古来曾有鹿门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与青山共隐,期待与爱人共度白头偕老的日子,这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逃避。引用“鹿门耕”的典故,更是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驿亭夜坐书怀寄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明代文人普遍面临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