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筑南斋
宋 · 苏辙
我老不自量,筑室盈百间。
旧屋收半料,新材伐他山。
盎中粟将尽,橐中金亦殚。
凉风八月高,扶架起南边。
首成遗老斋,愿与客周旋。
古桧长百尺,翠竹森千竿。
隔城过清颍,有井皆甘泉。
平生隐居念,眷眷在山川。
谁言白发年,有作竟不然。
我本师瞿昙,所遇无不安。
诸子知我怀,勉更求榱椽。
堂成铺莞簟,无梦但安眠。
旧屋收半料,新材伐他山。
盎中粟将尽,橐中金亦殚。
凉风八月高,扶架起南边。
首成遗老斋,愿与客周旋。
古桧长百尺,翠竹森千竿。
隔城过清颍,有井皆甘泉。
平生隐居念,眷眷在山川。
谁言白发年,有作竟不然。
我本师瞿昙,所遇无不安。
诸子知我怀,勉更求榱椽。
堂成铺莞簟,无梦但安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自量:估量自己能力。盈:满。
半料:旧材料的一半。
伐:砍伐。
盎:小容器。
殚:用尽。
扶架:支撑框架。
遗老斋:为老者设立的书斋。
眷眷:深切的依恋。
不然:并非如此。
瞿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姓氏。
榱椽:建筑用的椽木。
莞簟:用蒲草编织的席子。
翻译
我老了不自量力,建造了一百间的房屋。使用旧材料盖了一半,新木材则从远处山林砍来。
粮罐里的粮食快吃完了,袋中的金银也已耗尽。
八月秋风吹过,我决定在南边搭起框架。
首先建成的是供我这个老者居住的书斋,希望能与访客共度时光。
古柏高百尺,翠竹成千丛,环绕着我的居所。
穿过城池越过清颖河,那里的井水都是甘甜的。
一生向往隐居生活,对山水之情深沉眷恋。
谁说年迈之人不能有所作为,我做到了。
我原本效仿佛陀,所经历的都让我心安。
孩子们理解我的想法,鼓励我继续修建。
房屋建成后,铺上莞席,只有安心睡眠无梦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初筑南斋》,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老年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他坦诚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决定建造百间的南斋,体现了他的坚韧和决心。
诗人强调了资源的有限性,旧屋仅能回收部分材料,新材需从远处山林获取,生活物资也日渐匮乏。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沮丧,反而选择在八月凉风中开始建设,表现出积极面对的态度。南斋建成后,他将其命名为“遗老斋”,希望能在此与友人交往,享受宁静的生活。
诗中描绘了斋内的景致,古桧参天,翠竹成林,附近有甘甜的泉水,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隐居环境。他深爱着山水,即使到了白发之年,依然坚守隐居的愿望。朋友们理解他的心境,鼓励他继续努力,最终完成了南斋的建设。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自己本意效仿佛陀瞿昙的淡泊,无论遇到何种境况都能安然处之。他在新建成的堂上铺上莞簟,期待的是无梦的安眠,反映出他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内心的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展现了其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