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云叹三首(其二)
明 · 郭之奇
春去秋回散碧苔,霜凄月苦聚寒堆。
六诏河山重作烬,昆明池水又浮灰。
鬼妻鬼马何须问,胡帝胡天莫漫猜。
苌血从兹如可化,国殇犹许毅魂来。
六诏河山重作烬,昆明池水又浮灰。
鬼妻鬼马何须问,胡帝胡天莫漫猜。
苌血从兹如可化,国殇犹许毅魂来。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历史变迁与国家兴衰的悲凉景象。首句“春去秋回散碧苔”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碧苔的散落暗示了繁华的消逝。接着,“霜凄月苦聚寒堆”进一步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霜冷月苦,寒堆堆积,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哀伤。
“六诏河山重作烬,昆明池水又浮灰”两句,将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提到“六诏”和“昆明池”,这是云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符号,诗句通过“重作烬”和“又浮灰”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不再、历史遗迹被岁月侵蚀的感慨。
“鬼妻鬼马何须问,胡帝胡天莫漫猜”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复杂情感,既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也是对历史真相的无奈。这里的“鬼妻鬼马”、“胡帝胡天”都是借代手法,暗示了历史中那些不可知或难以理解的部分。
最后,“苌血从兹如可化,国殇犹许毅魂来”两句,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崇敬之情。“苌血”可能是指苌弘,古代忠臣,此处借指忠诚之士的鲜血,而“国殇”则是指国家的悲剧或亡国之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即即使在艰难困苦中,仍会有坚强不屈的灵魂归来,继续为国家和民族奋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和对忠诚、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