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二曾一郑归
宋 · 王洋
木叶黄时拂两轮,马前同看蚤梅春。
旧游踏遍千山月,新岁迎归三老人。
梳洗楼前酬鹊语,琴书案上扫蛛尘。
只愁凤诏联翩下,又指天边问去津。
旧游踏遍千山月,新岁迎归三老人。
梳洗楼前酬鹊语,琴书案上扫蛛尘。
只愁凤诏联翩下,又指天边问去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木叶:秋天的树叶,这里代指秋季。蚤梅:早开的梅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千山月:形容游历过很多地方,夜晚赏月。
三老人:指三位年长的人。
酬鹊语:回应喜鹊的鸣叫,寓意吉祥。
凤诏:皇帝的命令或圣旨。
去津:前往渡口,可能暗示离开或远行。
翻译
当树叶变黄之际,我们一同欣赏早春梅花盛开。回忆起过去的游历,踏遍了千山万水,迎接新年的归来,三位长者一同。
在梳洗楼前回应喜鹊的问候,案头琴书上拂去积尘。
只担心频繁的圣旨到来,又抬头遥望天边,询问前行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春日的活动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生活乐趣的享受与赞美。首句“木叶黄时拂两轮”以动人的画面展开,生动地描绘出树叶初变黄色之时,主人公乘坐马车,与同伴一道观赏春天里的梅花。
接着,“旧游踏遍千山月,新岁迎归三老人”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游历的怀念与对新岁来临时对长者的尊重。这里“旧游”指的是过去的旅行经历,而“新岁迎归三老人”则是对年迈之人的敬意,展示出诗人对于时间流转和生命礼仪的深刻感悟。
第三句“梳洗楼前酬鹊语,琴书案上扫蛛尘”描写了主人公在家中的静谧生活。这里,“梳洗楼前酬鹊语”指的是清晨在楼前整理头发,与喜鹊交流之意;“琴书案上扫蛛尘”则是表达诗人对艺术和知识的追求,以及他清洁书案、抚琴思考的情景。
最后两句“只愁凤诏联翩下, 又指天边问去津”中,“只愁凤诏联翩下”表达了对官职荣誉的渴望,希望能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在高位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又指天边问去津”则是表现诗人对于未来之路的探索与询问,寻找通往成功和理想的路径。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人生礼仪以及个人抱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