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止酒
明 · 李之世
欢伯招我游,愁城域我止。
悲欢各有缘,不落杯匕里。
两渡琼海洋,孑身抛妻子。
中馈乏酒储,曷为嘉宾喜。
况乃逢俗宾,投觞辄欲起。
强作解事言,浊醪有妙理。
知音不在弦,得趣酒可已。
今我欲还山,此瓢永弃矣。
辟如鼠饮河,岂必窥其涘。
怀哉阮步兵,瓣香聊以祀。
悲欢各有缘,不落杯匕里。
两渡琼海洋,孑身抛妻子。
中馈乏酒储,曷为嘉宾喜。
况乃逢俗宾,投觞辄欲起。
强作解事言,浊醪有妙理。
知音不在弦,得趣酒可已。
今我欲还山,此瓢永弃矣。
辟如鼠饮河,岂必窥其涘。
怀哉阮步兵,瓣香聊以祀。
鉴赏
这首《咏止酒》是明代诗人李之世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哲思,表达了诗人对饮酒与人生关系的独到见解。
诗的开篇“欢伯招我游,愁城域我止”,以“欢伯”象征酒,形象地描绘了酒能带来欢乐,也能成为束缚的愁城。接着,“悲欢各有缘,不落杯匕里”,指出人生的悲欢离合各有其因,不应完全归咎于酒杯。
“两渡琼海洋,孑身抛妻子”,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自己因饮酒而远离家庭,甚至可能抛弃妻子的情景,强调了饮酒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中馈乏酒储,曷为嘉宾喜”,表达了在家中缺乏酒的情况下,却为招待客人而感到喜悦,讽刺了社会上为了面子而过度饮酒的现象。
“况乃逢俗宾,投觞辄欲起”,进一步揭示了在遇到世俗之客时,即使酒杯在手也急于离开,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强作解事言,浊醪有妙理”,诗人试图用言语来解释酒的妙处,但内心却明白酒并非真正的妙物,流露出对酒的清醒认识。
“知音不在弦,得趣酒可已”,借用音乐的比喻,说明真正的知音不在酒中,表达了诗人对真正乐趣的追求。
最后,“今我欲还山,此瓢永弃矣”,诗人决定回归自然,不再饮酒,将酒瓢永久弃置,体现了他彻底改变的生活态度。
“辟如鼠饮河,岂必窥其涘”,以老鼠饮水的比喻,说明即使是小量的饮酒也可能带来大害,不必过分追求。
“怀哉阮步兵,瓣香聊以祀”,引用阮籍的故事,表达了对阮籍这种不拘礼法、自由洒脱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饮酒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