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三荅文玉(其二)赏析

三荅文玉(其二)

明 · 邵宝
蕨芽未许殿山珍,孤竹根回地底春。
歌菉千年风故好,闻韶三月味应真。
沧江雷雨龙无种,深谷霞烟玉有鳞。
漫咏杜诗还自笑,数株桃树济谁贫。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好,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联“蕨芽未许殿山珍,孤竹根回地底春”运用对比手法,将蕨芽与山珍、孤竹根与地底春进行对比,强调了蕨芽与孤竹根虽不显眼,却同样拥有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寓意平凡中的不凡。

颔联“歌菉千年风故好,闻韶三月味应真”中,“菉”与“韶”分别代表古代的音乐与舞蹈,诗人通过赞美古代艺术之美,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千年”与“三月”的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艺术永恒的价值。

颈联“沧江雷雨龙无种,深谷霞烟玉有鳞”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雷雨后的沧江波涛汹涌,深谷中霞光与烟雾交织,仿佛有玉石般的光芒在其中闪烁。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秘,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敬畏。

尾联“漫咏杜诗还自笑,数株桃树济谁贫”则转而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诗人引用杜甫的诗句,自嘲自己吟咏诗歌,却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贫困问题,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公正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哲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