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寺丞除云台观
宋 · 刘克庄
河岳腥膻愤未忘,羡公遥领旧灵光。
草荒太白骑驴迹,云冷希夷委蜕裳。
定有遗民来献土,可无散吏去焚香。
吾闻同华多奇观,不比炎州寂寞乡。
草荒太白骑驴迹,云冷希夷委蜕裳。
定有遗民来献土,可无散吏去焚香。
吾闻同华多奇观,不比炎州寂寞乡。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腥膻:形容污浊、不洁,这里指战乱后的疮痍。灵光:指过去的辉煌或精神。
太白:指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骑驴迹:李白的足迹,象征历史遗迹。
希夷:道家典故中的仙人,这里可能暗指隐士。
委蜕裳:脱下衣服,比喻仙人或隐士的离去。
遗民:指流离失所后回归的人。
散吏:闲散的官吏。
同华:古代地区名,这里可能指某个文化或历史背景丰富的区域。
炎州:南方炎热之地的泛称。
翻译
对河山的污秽和耻辱记忆犹新,我羡慕您能遥远地领导着过去的荣耀。草木荒芜,李白曾骑驴走过的地方已留下痕迹,云雾寒冷,像希夷真人那样已经离去。
必定会有遗民前来归顺,会不会有官员去那里祭拜呢?
我听说同华之地有许多奇妙的景观,不像炎热的南方那样寂静荒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古迹的怀念和景象中的情感流露。"河岳腥膻愤未忘,羡公遥领旧灵光"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事迹的记忆和敬仰之情,这里“河岳”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方,而“羯公”则是对历史上有名的人物的尊称。"草荒太白骑驴迹,云冷希夷委蜕裳"则描述了一种荒凉的自然景象,其中“太白”可能是指唐代诗人李白,其“骑驴迹”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古人行走于大自然中的孤独与伟岸。"云冷希夷委蜕裳"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寂之感。
接下来的"定有遗民来献土, 可无散吏去焚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迹的尊重和期待,希望能够找到那些忠诚于历史的人,他们会来到这里缅怀过去。最后一句"吾闻同华多奇观,不比炎州寂寞乡"则是对比不同的景象,“同华”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方,而“炎州”则是一个特定的地名,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眼前景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