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十一首(其三)
唐 · 李华
巢许在嵩颍,陶唐不得臣。
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绵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
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
蒲帛扬侧陋,薜萝为缙绅。
九重念入梦,三事思降神。
且设庭中燎,宁窥泉下鳞。
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绵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
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
蒲帛扬侧陋,薜萝为缙绅。
九重念入梦,三事思降神。
且设庭中燎,宁窥泉下鳞。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华的作品,名为《咏史十一首·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个人的无奈情感。
"巢许在嵩颍,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这两句描绘了古代圣贤巢许、陶唐的高洁品格,他们不肯屈服于不义之君。"九州尚洗耳"暗示着历史上的污秽还未彻底清除,而"一命安能亲"则表达了个人在权力面前的渺小无力。
"绵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
这两句通过对古人隐居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世俗官场与自然山林生活的比较。
"蒲帛扬侧陋,薜萝为缙绅。九重念入梦,三事思降神。"
这里"蒲帛"和"薜萝"都是古代用来比喻礼节或道德约束的物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怀念。同时,"九重"指的是皇宫,"三事"可能是指君臣、父子、夫妇等基本伦理关系,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于秩序与和谐的深切思念。
"且设庭中燎,宁窥泉下鳞。"
最后两句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通过点燃庭院中的香炉来净化心灵,以及观赏山泉下的鱼鳞来寄托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美好的享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深刻的历史感怀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是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对自我价值、社会伦理及精神寄托的一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