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挽陈东湖(其四)赏析

挽陈东湖(其四)

宋 · 赵必?
邯郸尘梦觉,归卧读书林。
投老菊三径,忧时雪一簪。
鱼安知我乐,鸥自识翁心。
已矣钟期死,眼前谁赏音。

注释

邯郸:地名,古代赵国都城。
尘梦:世俗的梦境,比喻官场生活。
归卧:回归田园,闲居。
读书林:指隐居读书的地方。
投老:到了老年。
菊三径:用典,指隐居生活,古代有陶渊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典故。
雪一簪:形容头发斑白如雪,象征岁月和忧愁。
鱼安知我乐:反问,鱼儿怎能理解我的快乐。
鸥自识翁心:鸥鸟能理解我的心意,借鸥鸟表达自己的心境。
钟期死:钟子期去世,这里借指知己或知音。
赏音:欣赏音乐或理解心意的人。

翻译

从邯郸的梦境中醒来,回到林中读书休息。
年老后只想在菊花盛开的小径上隐居,忧虑时事只能把愁苦寄托在雪白的发簪上。
鱼儿哪里能理解我的乐趣,只有鸥鸟能懂得我的心意。
可惜啊,像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已经去世,现在还有谁能欣赏我的琴声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必?所作的挽诗《挽陈东湖(其四)》。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陈东湖的深切怀念和自己的感慨。首句“邯郸尘梦觉”以邯郸梦寓指人生如梦,诗人从梦境中醒来,暗示现实的失落感。接着,“归卧读书林”描绘出诗人选择隐居读书的生活状态,流露出淡泊名利的志趣。

“投老菊三径”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示自己年事已高,但仍渴望在简朴的生活中种植菊花,寄托高洁情操。“忧时雪一簪”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将愁思比作雪白的发簪,形象地展现了他的忧国之情。

“鱼安知我乐,鸥自识翁心”运用拟人手法,鱼儿不懂得诗人的乐趣,鸥鸟却能理解他的心境,暗示知音难觅的孤独。最后两句,“已矣钟期死,眼前谁赏音”借用古代知音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表达对失去知音的哀痛,感叹身边无人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个人生活和历史典故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品格和情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