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汾水关和高都宪韵
明 · 黄仲昭
不待寻看地志文,此关形势昔曾闻。
天教闽楚从兹限,水向东西特地分。
商旅夜酣山店月,旌旗暮捲戍楼云。
时平四海无烽警,守险何须万灶军。
天教闽楚从兹限,水向东西特地分。
商旅夜酣山店月,旌旗暮捲戍楼云。
时平四海无烽警,守险何须万灶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汾水关的壮丽景色与历史地位,以及和平时期的宁静景象。首联“不待寻看地志文,此关形势昔曾闻”表达了诗人对汾水关的熟知,虽未亲至,但其雄伟之势早有所闻。颔联“天教闽楚从兹限,水向东西特地分”则点明了汾水关作为地理分界的意义,它如同天意一般,将福建与楚地隔开,使得水流在关前呈现出特殊的流向。
颈联“商旅夜酣山店月,旌旗暮捲戍楼云”生动描绘了夜晚的场景,商人们在山间小店中畅饮,享受着月光下的宁静;而远处的戍楼,随着暮色降临,旗帜缓缓卷起,仿佛与云朵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边塞风情的画面。尾联“时平四海无烽警,守险何须万灶军”则反映了和平年代的景象,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守卫者也不必依靠众多士兵驻守,体现了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汾水关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地位,展现了和平时期人民生活的安宁与国家的强盛,同时也表达了对守卫者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