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施野夫赴举
宋 · 强至
胸中六籍收高谊,手抚辞章应礼闱。
不饮故人相别酒,恐沾寿母自缝衣。
吴河击棹开深冻,汴日迎鞭弄短晖。
四十明年方得仕,平生未与古人违。
不饮故人相别酒,恐沾寿母自缝衣。
吴河击棹开深冻,汴日迎鞭弄短晖。
四十明年方得仕,平生未与古人违。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胸中:内心。六籍:儒家经典著作。
高谊:高尚的情谊。
辞章:文章。
礼闱:科举考试。
故人:老朋友。
寿母:年迈的母亲。
自缝衣:亲手缝制的衣服。
吴河:地名,可能指吴地的河流。
击棹:划船。
深冻:厚厚的冰层。
汴日:汴京的日光。
迎鞭:挥鞭迎接。
短晖:微弱的阳光。
四十明年:四十岁那年。
方得仕:才开始仕途。
古人:古代贤人。
违:违背。
翻译
心中满载着高尚的情谊,手中握着文章应对科举考试。不愿喝朋友离别的酒,怕沾湿了为母亲缝制的衣服。
在吴河上划船破冰前行,汴京的阳光下挥鞭迎接微弱的余晖。
四十岁才开始我的仕途生涯,一生遵循古人的教诲未曾违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为朋友施野夫赴试科举所作的送别之作。诗中表达了对施野夫深厚的友情和对他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施野夫母亲的关心以及对施野夫未来的期待。
首句“胸中六籍收高谊”赞扬施野夫饱读诗书,胸藏经纶,显示出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友谊。次句“手抚辞章应礼闱”则预祝他凭借出众的文采应对科举考试,顺利通过礼部选拔。
“不饮故人相别酒”表达出诗人不愿与好友离别的情感,暗示了送别的不舍。而“恐沾寿母自缝衣”则体现了诗人对施野夫母亲的孝心,希望他能顺利归来,不让她担忧。
“吴河击棹开深冻”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以吴河的冰雪比喻科举路上的艰难,但施野夫的决心如同破冰前行。最后一句“汴日迎鞭弄短晖”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氛围,以汴日落日的景象寓意施野夫此去前程似锦。
最后两句“四十明年方得仕,平生未与古人违”表达了诗人对施野夫的期许,希望他在四十岁这一年实现仕途上的突破,同时表明他的人生道路一直遵循着古人的教诲,没有偏离正道。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寄寓深厚,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