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辽事有感(其一)
明 · 韩日缵
飞檄才徵土汉兵,旌旗又换贰师营。
但惊庙算从天下,便道妖氛不日平。
推毂已承专节镇,借筹何事问书生。
探骑昨夜边城到,烽火河东寇未轻。
但惊庙算从天下,便道妖氛不日平。
推毂已承专节镇,借筹何事问书生。
探骑昨夜边城到,烽火河东寇未轻。
鉴赏
这首诗《闻辽事有感(其一)》由明代诗人韩日缵所作,通过描绘军情紧急、朝廷调兵遣将、边境战事紧张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对战争胜利的期待。
首联“飞檄才徵土汉兵,旌旗又换贰师营”描绘了军令如箭般迅速传达,征召各地兵马的情景,紧接着旌旗更换,显示出军队调动的迅速与规模之大。这里运用了“飞檄”、“徵土汉兵”、“旌旗”、“换贰师营”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军事行动的紧迫性和宏大规模。
颔联“但惊庙算从天下,便道妖氛不日平”则表达了对朝廷战略部署的高度信任,认为国家的策略能够有效应对敌情,不久就能平息边境的纷扰。这里的“庙算”指的是古代帝王在庙堂上进行的决策,象征着国家的智慧和力量。“妖氛”在这里比喻敌人的威胁或战争的阴影,“不日平”则表达了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
颈联“推毂已承专节镇,借筹何事问书生”转而关注到军事指挥官的角色,指出他们已经承担起重任,负责前线的指挥。同时,诗人也以自谦的口吻提出疑问,似乎在思考文人是否也有为国出谋划策的责任。这里既有对前线将领的敬重,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角色的反思。
尾联“探骑昨夜边城到,烽火河东寇未轻”则以具体事件收尾,描述了昨夜探马到达边城,带来了敌情的消息,虽然敌人并未被轻易击退,暗示了战争的复杂性和持久性。这一联通过“探骑”、“烽火”等形象,进一步渲染了边境的紧张局势,同时也预示着战争的艰苦与漫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军情、战略、将领和战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念。语言简洁有力,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