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长剑缺,功业少年成
出处:《送武陵王将军》
唐 · 马戴
河外今无事,将军有战名。
艰难长剑缺,功业少年成。
晓仗亲云陛,寒宵突禁营。
朱旗身外色,玉漏耳边声。
开閤谈宾至,调弓过雁惊。
为儒多不达,见学请长缨。
艰难长剑缺,功业少年成。
晓仗亲云陛,寒宵突禁营。
朱旗身外色,玉漏耳边声。
开閤谈宾至,调弓过雁惊。
为儒多不达,见学请长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河外:边境之外。无事:安宁,没有战事。
将军:指高级军事将领。
战名:因战功而得的名声。
艰难:经历的困苦与危险。
长剑缺:比喻历经战斗,武器受损,指经历许多战斗。
功业:建立的功勋和事业。
少年成:在年轻时就已成就。
晓仗:拂晓时手持仪仗。
云陛:指皇宫的台阶,代指朝廷。
寒宵:寒冷的夜晚。
突禁营:突袭敌军的营地。
朱旗:红色的军旗,象征军队或武将。
身外色:身外之物,指象征身份的标志。
玉漏:古代计时器,通常指沙漏或水漏,这里指时间的流逝。
开閤:开门,指宴客或接见宾客。
谈宾至:谈笑间宾客纷纷到来。
调弓:调整弓箭,准备射击,展现武艺。
过雁惊:飞雁被惊扰,形容箭术高超。
为儒:作为儒生,指读书人。
不达:不得志,未能施展抱负。
见学:见识或学习。
请长缨:请求给予机会,表现愿意承担重任的决心,源自古人请缨出征的典故。
翻译
边境之外如今安宁无战事,将军您却早已因战功显赫。历经艰难连长剑都已残缺,少年时便已建立了不朽功绩。
拂晓时分依仗亲临朝堂前,寒夜里突袭敌军营地英勇无比。
红色军旗是您身份的象征,玉漏之声伴您度过无数夜晚。
开门迎客谈笑间宾朋满座,调校弓箭飞雁惊掠显示武艺。
儒生中多有不得志之人,您若见学问请慷慨展示您的才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即将启程远征的情景,充满了对其勇猛与功绩的赞颂。首句“河外今无事”表明边疆暂时平静,无需大规模用兵。紧接着,“将军有战名”指出这位武官以往在战场上已建立了威望和声誉。
接下来的两句,“艰难长剑缺,功业少年成”,则透露了他不仅武器(长剑)锈蚀不堪,显示经历过无数的战斗;而其军事成就也在年轻时便已实现,这些都凸显出将军的英勇与非凡。
“晓仗亲云陛,寒宵突禁营”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军中清晨和夜晚的情况。早晨的钟声(仗)伴随着云雾,似乎连天空都被唤醒;而在寒冷的夜晚,将士们突然闯入敌人的营寨,展现了一场突袭战役。
“朱旗身外色,玉漏耳边声”则描绘了将军的装扮与周围环境。红色的军旗(朱旗)飘扬在他身外,显示着他的身份和权威;而玉制的漏刻(玉漏),即古代计时工具,其清脆的声音似乎就在耳边回响。
“开閤谈宾至,调弓过雁惊”中,“开閤”指的是打开营门,“宾至”则是客人来访,这里暗示着将军的威望之高,以至于连远方的宾客也慕名而来。紧接着,“调弓过雁惊”表现了战争中的紧张气氛,弓箭的调整和射击声响让飞鸟都感到惊慌。
末尾两句“为儒多不达,见学请长缨”,则显得有些突兀。其中,“为儒多不达”可能是说将军对于儒家学问并不理解或不擅长;而“见学请长缨”则指的是求教于学者,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导和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将军战功与个人品质的描写,以及对周围环境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个充满力量、勇气与智慧的军事领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