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生不及开元时,犹喜此图今见之全文

我生不及开元时,犹喜此图今见之

宋 · 李廌
咸雍山河互王霸,泾渭为隍城堑华。
曲江台沼备豫游,秪与画师供入画。
长安城西山万重,昆明烟浪绕新宫。
新蒲细柳春风里,万户千门佳气中。
我生不及开元时,犹喜此图今见之
苍莽烟绡横短幅,眼中终南倒溪渌。
倾城士女巷无人,三月三时曲江曲。
老稚妍媸贱或贵,来者携壶归者醉。
笔端造化有能事,各肖人人乐游意。
如今此地空尘迹,石鲸纵在如铜狄。
宜春五柞更萧条,无复榛中得遗甓。
我愿吾王明六符,不蹈汉唐耳目娱。
池籞假民任畋渔,无令画师为画图。

拼音版原文

xiányōngshānwángjīngwèiwèihuángchéngqiànhuá

jiāngtáizhǎobèiyóuhuàshīgònghuà

chángānchéng西shānwànzhòngkūnmíngyānlàngràoxīngōng

xīnliǔchūnfēngwànqiānménjiāzhōng

shēngkāiyuánshíyóujīnjiànzhī

cāngmǎngyānxiāohéngduǎnyǎnzhōngzhōngnándǎo

qīngchéngshìxiàngrénsānyuèsānshíjiāng

lǎozhìyánchījiànhuòguìláizhěxiéguīzhězuì

duānzàohuàyǒunéngshìxiàorénrényóu

jīnkōngchénshíjīngzòngzàitóng

chūnzhàgèngxiāotiáozhēnzhōng

yuànwángmíngliùdǎohàntángěr

chíjiǎmínrèntiánlìnghuàshīwèihuà

注释

咸雍:咸雍年间。
隍城堑华:坚固的城墙和护城河。
曲江:曲江园林。
豫游:休闲游玩。
昆明烟浪:昆明湖烟波。
新宫:新宫殿。
新蒲细柳:新蒲柳树。
佳气:吉祥之气。
开元:开元盛世。
见之:见到画卷。
烟绡:如烟的画卷。
短幅:画卷短小。
倾城:全城。
曲江曲:曲江边。
妍媸:美丑。
携壶:提壶。
造化:大自然。
人人:每个人。
空尘迹:只剩下遗迹。
铜狄:静默的雕像。
宜春五柞:宜春之地。
遗甓:残砖破瓦。
六符:六道法则。
耳目娱:声色之娱。
池籞:池苑。
畋渔:狩猎捕鱼。
画图:作画。

翻译

咸雍年间山河显赫,如同王者争霸,泾渭河流成为坚固的城墙和护城河。
曲江园林是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只供画家入画描绘。
长安城西边群山连绵,昆明湖烟波浩渺环绕着新宫殿。
新蒲柳树在春风中摇曳,满城的佳气弥漫在每家每户。
我生未能赶上开元盛世,但欣喜于今日能见到这幅画卷。
画卷上苍茫如烟的景色横跨短幅,眼中的终南山倒映在碧绿的溪流。
三月三日曲江畔空无一人,只有老少男女醉于画卷中的游乐。
画卷中人物无论美丑贵贱,都沉浸在游玩的快乐中。
画家的笔下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每个人物都流露出游玩的乐趣。
如今此地只剩遗迹,石鲸雕像虽在,却如铜狄般静默。
宜春五柞之地更加荒凉,再也找不到昔日的残砖破瓦。
我愿君王明察六道法则,不要沉迷于声色之娱。
让百姓自由地在池苑狩猎捕鱼,不要让画家再为此地作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乐图景,展示了画家笔下的山河、城池、长安风光以及人们的游乐生活。诗人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自己虽未能亲临盛世,却仍然欣赏这幅记录过往美好时刻的画作之情怀。

咸雍山河互王霸一句,勾勒出雄伟的自然景观和人类的建筑物交相辉映。泼渭为隍城堑华,则是对古代都城防御工事的描绘,显示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关注。

曲江台沼备豫游,秪与画师供入画,是对游乐场所的描写和画家创作时刻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再现生活的赞赏。长安城西山万重,昆明烟浪绕新宫,则是对唐代都城及其皇宫的迷人景象的描述。

新蒲细柳春风里,万户千门佳气中,是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描写,以及城市中的欢乐氛围。诗人通过我生不及开元时,犹喜此图今见之,表达了对于无法亲历盛世的遗憾,但仍然欣赏画中所保留的历史瞬间。

苍莽烟绡横短幅,眼中终南倒溪渌,是对画面构图和色彩使用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倾城士女巷无人,三月三时曲江曲,则是对春日游乐场景中的宁静与和谐的描绘。

老稚妍媸贱或贵,来者携壶归者醉,是对不同阶层人物在节庆时光中享受快乐时刻的写照。笔端造化有能事,各肖人人乐游意,则是对画家技艺和创作情怀的赞誉。

如今此地空尘迹,石鲸纵在如铜狄,是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那些已经消逝的事物留下的痕迹的思考。宜春五柞更萧条, 无复榛中得遗甓,则是对自然景观与古迹之间关系的反思。

最后,我愿吾王明六符,不蹈汉唐耳目娱,是诗人对于统治者希望能够明智,不要沉迷于物质享乐和表面的华丽,保持真正的文化自信。池籞假民任畋渔, 无令画师为画图,则是对民生与艺术创作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那些不应存在的虚伪艺术形式的批评。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自然、文化以及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