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司犹属宗卿寺,册号还同虏帐人
出处:《送和蕃公主》
唐 · 张籍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邑司犹属宗卿寺,册号还同虏帐人。
九姓旗幡先引路,一生衣服尽随身。
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
邑司犹属宗卿寺,册号还同虏帐人。
九姓旗幡先引路,一生衣服尽随身。
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如今边疆已无战事,汉朝公主出嫁和亲。地方政务仍由宗族贵胄管理,封号如同虏帐中的女子。
九姓部落的旗帜引领道路,一生的衣物都随身携带。
遥望毡城没有返回之日,只能空对沙蓬水柳的春色。
注释
战尘:战争留下的痕迹。汉家公主:指汉朝的公主。
和亲:通过联姻来维系和平。
邑司:地方官署。
宗卿寺:贵族或宗族管理的机构。
册号:封号或官方文书。
虏帐人:敌对阵营中的人,这里指公主的丈夫。
九姓旗幡:多民族联合的标志。
毡城:北方游牧民族的居所。
沙蓬水柳:形容边疆荒凉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交好、民族融合的和平景象。开篇两句“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表明边疆已经没有战争的尘埃,汉族公主被送往异域以实现和亲。这不仅是政治联盟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接下来的“邑司犹属宗卿寺,册号还同虏帐人”则进一步描写了边塞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存的情形。这里的“邑司”指的是地方行政机构,“宗卿寺”可能是某种祭祀场所,而“册号”则是官方文书,表明即便在边疆,也保持着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官方交流。
中间两句“九姓旗幡先引路,一生衣服尽随身”描绘了公主远嫁异域的情景。九姓指的是唐代边塞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旗幡”象征着身份和地位,而“一生衣服尽随身”则是对公主随行物品的一种写实,反映出她背井离乡、远嫁他乡的孤独与凄凉。
最后两句“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之美和对公主命运的感慨。这里的“毡城”可能是指某个边疆城堡,“南望”则是诗人站在城墙上向南眺望的情景,“无回日”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不归路。而“空见沙蓬水柳春”则是对周遭环境的一种描写,通过沙漠中的蓬草、河流与春天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边塞的荒凉与孤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舍与忧虑。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送别场景和边塞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和亲政策的理解以及对远嫁公主命运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