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辗但相似,何者为山形
出处:《阳朔看山》
清 · 蒋琦龄
山山皆如画,犹恐画未能。
何独一小山,偏以画见名。
苔草炫金碧,悬崖展幛屏。
石纹泼水墨,一幅浑天成。
当其有山时,世未有丹青。
胡为造化儿,预构狡狯情。
画师摹真山,山乃以画称。
转辗但相似,何者为山形。
是周亦是蝶,此理难具明。
问山山不语,尽日山中行。
何独一小山,偏以画见名。
苔草炫金碧,悬崖展幛屏。
石纹泼水墨,一幅浑天成。
当其有山时,世未有丹青。
胡为造化儿,预构狡狯情。
画师摹真山,山乃以画称。
转辗但相似,何者为山形。
是周亦是蝶,此理难具明。
问山山不语,尽日山中行。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蒋琦龄的《阳朔看山(其二)》描绘了阳朔山水的秀美与独特。首句“山山皆如画”,形象地写出山峦连绵,景色如诗如画的意境。接着,“犹恐画未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敬畏,认为即使是最杰出的画家也无法完全捕捉其神韵。
“何独一小山,偏以画见名”点出其中一座小山因其独特的风貌而被赋予绘画般的美誉,暗示了这座山的与众不同。“苔草炫金碧,悬崖展幛屏”进一步描绘了山上的苔藓和悬崖,犹如华丽的织锦,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
“石纹泼水墨,一幅浑天成”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容山石纹理如同水墨画般自然流畅,浑然天成。诗人感慨在山存在之前,世间并无如此佳作,暗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超越了人类艺术。
“胡为造化儿,预构狡狯情”以拟人手法,责问大自然为何要如此巧妙地创造出这样的美景,仿佛有意设置陷阱让人惊叹。接下来,诗人通过“画师摹真山,山乃以画称”指出,即使是技艺高超的画师也无法完全复制山的真实韵味。
最后,诗人以“是周亦是蝶,此理难具明”表达哲思,暗示山与观者的互动,以及观察者自身的认知局限,难以确切分辨现实与幻象。全诗以“问山山不语,尽日山中行”收束,留下对山的无尽遐想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