凁水时拒妾,东山日携妓
出处:《吴斗南谓人生须行乐何拘拘不出写以奉答》
明 · 吴琏
人各持一心,心各主其事。
显晦道本同,语默理无二。
鲁男深闭门,柳公置怀次。
凁水时拒妾,东山日携妓。
伯夷耻周粟,太公赞周治。
严陵戏横足,尼父肃屏气。
辟佛闻韩公,押僧见苏氏。
闭门著道德,历国说仁义。
汲黯摅直忠,陈平弄奇计。
独醒沈汩罗,盗饮卧邻地。
谁适更谁莫,谁非更谁是。
君子何必同,亦仁而已矣。
显晦道本同,语默理无二。
鲁男深闭门,柳公置怀次。
凁水时拒妾,东山日携妓。
伯夷耻周粟,太公赞周治。
严陵戏横足,尼父肃屏气。
辟佛闻韩公,押僧见苏氏。
闭门著道德,历国说仁义。
汲黯摅直忠,陈平弄奇计。
独醒沈汩罗,盗饮卧邻地。
谁适更谁莫,谁非更谁是。
君子何必同,亦仁而已矣。
鉴赏
这首诗以“人生须行乐”为主题,探讨了人生的多种态度和选择。诗人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展现了对人生价值的不同理解。
首先,诗中提到“人各持一心,心各主其事”,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追求,这反映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接着,“显晦道本同,语默理无二”则指出,无论行为如何表现,其背后的道理和原则是一致的,体现了道德和真理的普遍性。
随后,诗人列举了鲁男、柳公、伯夷、太公、严陵、尼父、韩公、苏氏、汲黯、陈平等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鲁男深闭门,柳公置怀次,代表了隐居避世的生活态度;伯夷耻周粟,太公赞周治,则反映了对政治立场和道德原则的坚持与支持;严陵戏横足,尼父肃屏气,暗示了对权力和名利的淡泊与超脱;韩公辟佛,苏氏押僧,则涉及宗教信仰的选择与批判。
进一步,诗人通过“闭门著道德,历国说仁义”表达了坚守个人信念和传播正义思想的决心;“汲黯摅直忠,陈平弄奇计”则赞扬了忠诚与智谋并重的品质。最后,“独醒沈汨罗,盗饮卧邻地”引用屈原和盗贼的故事,分别象征着高尚的牺牲精神和世俗的生存智慧。
整首诗在对比与融合中,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取向、道德抉择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它鼓励人们根据自己的内心和原则去生活,同时认识到不同选择背后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典故,诗人传递了一种既尊重个性差异又强调道德责任的信息,体现了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