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不来村落静,自然生齿似螽斯
出处:《次韵徐赞府蜚英八首 其七》
宋末元初 · 方回
屏除呵殿少人知,随马囊诗更有谁。
五百不来村落静,自然生齿似螽斯。
五百不来村落静,自然生齿似螽斯。
注释
屏除:排除,消除。呵殿:宫殿中官员的吆喝声。
少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随马:骑在马上。
囊诗:口袋里装满诗篇。
更有谁:还有谁能如此。
五百不来:长时间没有人来。
村落静:村庄变得寂静。
自然:自然而然地。
生齿:人口数量。
螽斯:一种昆虫,繁殖能力强。
翻译
宫廷中的喧哗声被屏退,这种才华鲜为人知,他骑着马,口袋里装满了诗篇,这样的诗人还有几个呢?
鉴赏
这首诗是方回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名为《次韵徐赞府蜚英八首(其七)》。从鉴赏角度看,诗中的意境和语言运用都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屏除呵殿少人知"一句,通过对“屏除”和“呵殿”的描绘,展现了一种隐逸之情和超脱世俗的心态。诗人借此传达出自己对名利场合的淡然和远离。
接下来的"随马囊诗更有谁"则是在表达诗人的独特才华,即便是身处闹市,也能不为外界干扰,自在吟咏。这里的“随马囊”形象生动,既隐喻了诗人行走江湖之际也不忘挥洒墨香,又寓意于即使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也能保持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个性。
"五百不来村落静"一句,通过数字“五百”的使用,以及对“村落”静谧氛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孤寂的意境。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
最后,“自然生齿似螽斯”则是借用自然界中“螽斯”的形象,来比喻诗人的性格或创作状态。这里“自然”二字,既指自然生长,也寓意于诗人追求自然无为的艺术境界和个性的展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环境、心情和个人才华的描绘,塑造了一位超脱尘世却又不失诗性情怀的隐逸诗人的形象。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动荡时局中保持独立精神和艺术追求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