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老桧三株青,斗坛半掩招摇星
出处:《题白石翁画虞山古桧》
明 · 张渊
虞山老桧三株青,斗坛半掩招摇星。
道人丹成化鹤去,三桧夭矫飞龙形。
是谁手植经千载,曾见昭明读书在。
几回天上葬神仙,不独人间变桑海。
古人今人绕树行,古今人去树长生。
乃知劲气合元化,不与凡木争枯荣。
长洲老石好异者,百里携杯游树下。
浩嗟天下有树此树无,我去此树何人图?三日经营双眼力,满空苍翠移真迹。
鹤骨虬筋左纽文,雷裂霜皴古秋色。
日暮袖归归不得,满山风雨山灵惜。
居然赠与卧云人,长啸寒风生石壁。
于乎!石君诗画天下知,此笔尤为天下奇。
劝君风雷当掩户,恐化蛟龙擘空去。
道人丹成化鹤去,三桧夭矫飞龙形。
是谁手植经千载,曾见昭明读书在。
几回天上葬神仙,不独人间变桑海。
古人今人绕树行,古今人去树长生。
乃知劲气合元化,不与凡木争枯荣。
长洲老石好异者,百里携杯游树下。
浩嗟天下有树此树无,我去此树何人图?三日经营双眼力,满空苍翠移真迹。
鹤骨虬筋左纽文,雷裂霜皴古秋色。
日暮袖归归不得,满山风雨山灵惜。
居然赠与卧云人,长啸寒风生石壁。
于乎!石君诗画天下知,此笔尤为天下奇。
劝君风雷当掩户,恐化蛟龙擘空去。
拼音版原文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渊的《题白石翁画虞山古桧》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古桧树画面。诗中首先以“虞山老桧三株青”起笔,展现出古老而挺拔的三棵桧树,它们历经岁月沧桑,依然青翠。接着,“斗坛半掩招摇星”暗示了这些古树所在位置的神秘和崇高,仿佛连星辰都为之摇曳。
诗人通过“道人丹成化鹤去”这一神话元素,增添了浓厚的仙气,暗示古桧见证了道人的修炼成仙。随后,“三桧夭矫飞龙形”形象地描绘了古树的形态,如龙腾飞跃,显现出其非凡的生命力。
“是谁手植经千载”引出历史的痕迹,让人想象到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围绕着这些树驻足,昭明太子在此读书的故事也增添了一份文化韵味。诗人感慨“古今人去树长生”,强调了古桧的永恒与不朽。
“长洲老石好异者”引入另一位赏识者,他带着敬意长途跋涉来到树下,感叹世间少有如此瑰宝。诗人细致描绘了石翁的画作,赞美其艺术造诣,认为这是一幅“天下奇”的作品。
最后,诗人提醒石翁要珍视这幅画,因为古桧本身就像一幅活生生的画,蕴含着天地之气,可能会引来风雷之力,甚至化为蛟龙飞走。整首诗以对古桧和画作的深深敬仰,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