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雷声久閟,未必先春鸣
出处:《和渊明饮酒》
元末明初 · 戴良
幽兰在浚谷,众卉没其英。
清风一吹拂,卓然见高情。
万物皆有时,泰至否自倾。
蛰雷声久閟,未必先春鸣。
有酒且欢酌,何用叹此生。
清风一吹拂,卓然见高情。
万物皆有时,泰至否自倾。
蛰雷声久閟,未必先春鸣。
有酒且欢酌,何用叹此生。
鉴赏
这首诗由元末明初的诗人戴良所作,名为《和渊明饮酒(其一)》。诗中以幽兰为喻,描绘了兰花在深谷中独自绽放,不与百花争艳的情景,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超凡脱俗的情操。清风拂过,兰花更加显现出其高雅之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接着,诗人以“万物皆有时”来阐述世间万物都有其生长的季节与规律,而“泰至否自倾”则暗示了事物盛衰更替的自然法则。通过“蛰雷声久閟,未必先春鸣”,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现象与人生哲理相融合,说明并非所有事物都遵循表面的规律,有时需要等待时机,正如春雷并非总是最先在春天响起。
最后,“有酒且欢酌,何用叹此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在享受当下,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不必过分忧虑未来的不确定性。整首诗借物抒情,寓理于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