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仁义几回惊阔论,利名何处不通津全文

仁义几回惊阔论,利名何处不通津

明 · 陈献章
中流几覆程夫子,何况白沙门下人。
贤辈何曾负天道,老夫正自怪江神。
仁义几回惊阔论,利名何处不通津
祗应归拜庭闱日,弃置艰难不肯陈。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陈冕来游白沙至仰船江遇石尤风舟覆》描绘了诗人陈冕在游历白沙时遭遇恶劣天气,船只翻覆的经历。首句“中流几覆程夫子”以程夫子(可能指前人或友人)的经历为引,暗示自己也面临相似的困境。次句“何况白沙门下人”进一步强调自己作为白沙学派(陈献章自号白沙先生)弟子的身份,表达出面对困难的坚韧。

“贤辈何曾负天道”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品行的自信,坚信自己的行为并未违背天道。然而,“老夫正自怪江神”则流露出对江神作祟的惊讶和不解,显示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奈。

“仁义几回惊阔论,利名何处不通津”两句,诗人反思自己的言行,即使在困境中,也坚持仁义之道,不为世俗利益所动,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后两句“祗应归拜庭闱日,弃置艰难不肯陈”,诗人表示,尽管当前处境艰难,但他决心在回家团聚之日,将这些经历留在心底,不愿向他人诉说,展现出一种坚韧的隐忍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的坚韧精神和对仁义道德的坚守,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