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深小忍春游脚,犹遣青童去一攀
出处:《丙戌上元后和昌英叔李花》
宋 · 杨万里
春暖何缘雪压山,香来初认李花繁。
露酣月蕊苍茫外,梅与山矾伯仲间。
剩雨残风底无赖,明朝后日不堪看。
泥深小忍春游脚,犹遣青童去一攀。
露酣月蕊苍茫外,梅与山矾伯仲间。
剩雨残风底无赖,明朝后日不堪看。
泥深小忍春游脚,犹遣青童去一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山的画面。开篇"春暖何缘雪压山,香来初认李花繁"两句,既写出了春天到来的景象,又点明了李花的繁盛,这里的“李”通常指的是李白,但在这里可能是指李树,即李子树,它的花开得很繁盛。诗人通过对比雪压山与李花的繁茂,表达出季节更替的生机与美好。
接着"露酣月蕊苍茫外,梅与山矾伯仲间"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春夜月光下的景色。诗人用“露酣”形容月光如醉人的温润,而“苍茫”则传达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最后,"梅与山矾伯仲间"一句中,“梅”指的是梅花,"山矾"可能是指山中的石头或其他景物,而“伯仲”是一种并立的关系词,这里用来形容梅花与山石之间和谐共存的情景。
第三部分"剩雨残风底无赖,明朝后日不堪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过去的春天美好的留恋之情。春天的雨和风渐渐消退,但诗人感到这样的美好难以长久,到了明天或以后,这些景象就不再那么令人愉悦。
最后"泥深小忍春游脚,犹遣青童去一攀"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即使泥泞难行,也愿意让仆从去摘取李花的决心。这里的“泥深”形容路面泥泞,“小忍”则表现出对春天美好的珍惜和忍耐,而“青童”通常指的是年轻的仆人,"一攀"则是去采撷李花的动作。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山游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对这些美好留恋的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