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四明昔尝到,诸刹皆可数全文

四明昔尝到,诸刹皆可数

宋 · 释昙华
去年十一月,笑别下钟阜。
今年九月中,行见朝天路。
去住既无心,动静非取与。
平生安乐法,此意同谁语。
四明昔尝到,诸刹皆可数
山川气象雄,麟凤栖迟处。
今思昔日游,岁月二纪许。
岂谓临晚景,侯伯重相顾。
开缄读来书,丁宁见毫楮。
姑苏二千石,眼高照天宇。
我昔昧平生,今见开心腑。
欣然乐与行,方鸣集众鼓。
先师未了底,今日应须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昙华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去年十一月,笑别下钟阜”描绘了诗人去年离别的情景,轻松愉快。接下来,“今年九月中,行见朝天路”暗示了诗人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前往朝廷任职。

“去住既无心,动静非取与”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无论去留,都不受外界影响,心境平静。诗人感慨“平生安乐法,此意同谁语”,表明他珍视内心的宁静,却难以找到共鸣的人。

“四明昔尝到,诸刹皆可数”回忆起四明山的游览经历,山川壮丽,令人流连忘返。诗人感叹时间飞逝,“今思昔日游,岁月二纪许”,表达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回忆中,而是意识到“岂谓临晚景,侯伯重相顾”,在晚年之际,又得到侯伯的关怀。收到书信后,诗人感到惊喜,“姑苏二千石,眼高照天宇”,对对方的器重深感荣幸。

“我昔昧平生,今见开心腑”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从过去的迷茫到如今的开朗,决定欣然接受邀请。“方鸣集众鼓”预示着新的旅程即将开始,而“先师未了底,今日应须去”则表达了对师承精神的传承和责任的担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