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乘肩舆,西风掠老鬓
出处:《申港道中》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兀兀乘肩舆,西风掠老鬓。
云冻山色暝,水寒江声近。
篱根盈尺雪,晴释才及寸。
人事日相酬,客路岁将尽。
急归掩柴门,地炉拨馀烬。
云冻山色暝,水寒江声近。
篱根盈尺雪,晴释才及寸。
人事日相酬,客路岁将尽。
急归掩柴门,地炉拨馀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兀兀:形容孤独或忙碌的样子。肩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类似轿子。
掠:快速拂过。
老鬓:斑白的头发。
云冻:形容云层凝重如冰。
暝:昏暗。
水寒:水冷。
江声近:江水的声音清晰可听见。
盈尺:满一尺。
晴释:晴天融化。
才及寸:仅仅融化了一寸。
人事:人间世事。
相酬:相互应对,交往。
客路:旅途。
岁将尽:一年将要结束。
急归:急忙回家。
柴门:简陋的木门。
地炉:在地上放置的炉子。
翻译
独自坐着肩舆出行,西风吹过,使我白发更显苍老。云层凝固,山色昏暗,江水寒冷,江声清晰可闻。
篱笆根部积雪厚实,阳光穿透,只融化了一寸左右。
每日的人事应酬繁多,旅人之路即将走到年终。
急于回家,关上柴门,围着火炉拨弄余烬取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简陋的肩舆在申港道中的所见所感。"兀兀乘肩舆"写出了旅途的艰辛和诗人的孤寂,"西风掠老鬓"则流露出岁月催人老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云冻山色暝,水寒江声近",描绘出冬日山水的苍茫与寂静,江水的声音显得尤为清晰,增添了旅途的凄清氛围。
"篱根盈尺雪,晴释才及寸"细致刻画了雪景,虽然积雪深厚,但阳光穿透云层,只融化了一小部分,形成鲜明对比,寓示着希望与严冬的斗争。"人事日相酬,客路岁将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旅途劳顿的无奈,以及对新年的临近感到的紧迫。
最后两句"急归掩柴门,地炉拨馀烬",诗人急于回家的心情跃然纸上,他想要回到温暖的家中,围着火炉取暖,结束这漫长的一年。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宋末元初文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