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迁播数易居,匪自求之天我兀
出处:《筑室谣和何不偕三首》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少小师前修,安能事一室。
老为妻子累,艰难结蓬荜。
十年迁播数易居,匪自求之天我兀。
谁怜鸠拙不能巢,只闻兔狡存三窟。
老为妻子累,艰难结蓬荜。
十年迁播数易居,匪自求之天我兀。
谁怜鸠拙不能巢,只闻兔狡存三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从少年时期开始,便在师长的教导下追求学问,立志于广大的世界,却因家庭的责任而不得不暂时放下远大理想,投身于平凡的家庭生活之中。随着岁月的流逝,主人公经历了多次迁徙,居住环境也屡次改变,这并非他个人的选择,而是生活的无奈与命运的捉弄。
诗中以“鸠”和“兔”作为比喻,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鸠拙不能巢”,意指主人公虽有才华与抱负,却难以找到适合施展的空间,如同鸠鸟无法筑巢;“兔狡存三窟”,则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时,不得不寻找多种途径来维持生计,如同狡猾的兔子拥有多个藏身之所。
整首诗通过对比少年时期的雄心壮志与成年后的生活现实,表达了对主人公命运多舛的同情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的普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