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艾草莫艾兰,兰有芬芳姿全文

艾草莫艾兰,兰有芬芳姿

出处:《艾草次胡少参韵
明 · 王守仁
艾草莫艾兰,兰有芬芳姿
况生幽谷底,不碍君稻畦。
艾之亦何益?徒令香气衰。
荆棘生满道,出刺伤人肌。
持刀忌触手,睨视不敢挥。
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

鉴赏

这首诗以艾草与兰花的对比,以及对荆棘的警戒,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植物的象征,表达了对美德与邪恶、善良与伤害之间选择的思考。

首句“艾草莫艾兰”,以“莫艾”表达对兰花的保护,寓意着对美德的珍视和维护。兰花的“芬芳姿”象征着高尚的品质,而生长在幽谷底,不阻碍他人稻田的发展,体现了美德的自然与和谐,不求回报,不争名利。

接着,“艾之亦何益,徒令香气衰”,诗人指出艾草虽能驱虫,但对兰花的芬芳却无益,反而可能使香气衰减。这暗喻了在维护正义的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破坏或伤害,保持环境的和谐与美好。

“荆棘生满道,出刺伤人肌”,荆棘作为恶的象征,不仅生长在道路旁,还带有尖锐的刺,容易伤害行人。这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看似无害但实际上充满危险的事物,避免被其伤害。

“持刀忌触手,睨视不敢挥”,面对荆棘,即使手持利刃,也需小心翼翼,不敢轻易挥动,以免伤害到自己。这反映了在处理问题时,应谨慎行事,避免因冲动而造成更大的损失或伤害。

最后,“艾草须艾棘,勿为棘所欺”,诗人强调了在维护正义的同时,也需要正确对待邪恶,不能被其蒙蔽或欺骗。这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也是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呼吁,倡导在面对是非时,要有辨别力,勇敢地选择正义的一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植物的比喻,巧妙地传达了对美德的推崇、对邪恶的警惕以及在维护正义过程中应秉持的态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