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却向城头过,何处砧声隐隐闻
出处:《秋日即事》
元末明初 · 刘基
疏雨鸣檐月在云,马蹄初歇夜将分。
雁行却向城头过,何处砧声隐隐闻。
雁行却向城头过,何处砧声隐隐闻。
注释
疏雨:稀疏的小雨。鸣檐:敲打屋檐的声音。
月:月亮。
在云:隐藏在云层中。
马蹄:马蹄声。
初歇:刚刚停止。
夜将分:夜晚即将过去。
雁行:雁群。
城头:城墙之上。
过:飞过。
砧声:捣衣的声音(古代妇女在石砧上捶洗衣物)。
隐隐闻:隐约可闻。
翻译
稀疏的小雨敲打着屋檐,月亮隐藏在云层中。马蹄声刚刚停歇,夜晚即将过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夜的静谧与远方的淡淡乡愁。"疏雨鸣檐月在云",诗人以疏落的秋雨轻敲屋檐,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夜晚氛围,而明亮的月光穿透云层,映照在屋檐上,显得格外清冷。"马蹄初歇夜将分",进一步强调了时间已近黎明,马蹄声渐止,夜晚即将过去。
"雁行却向城头过",诗人借南飞的大雁形象,寓言离别或思乡之情,大雁成群结队掠过城头,似乎在传递着某种季节性的讯息,也勾起了人们的游子之思。"何处砧声隐隐闻",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捣衣声,那是妇人们准备寒衣的声音,更增添了秋日的寂寥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整体来看,刘基的这首《秋日即事(其十三)》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秋夜的寂静以及引发的淡淡哀愁,富有诗意和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