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病牛良可悲,皮毛枯槁头角垂
出处:《大热见田中病牛》
宋 · 文同
垄上病牛良可悲,皮毛枯槁头角垂。
两鼻谽谺只自喘,四蹄屴岌曾不皮。
牧童默坐罢牵挽,耕叟拱立徒嗟咨。
朝驱暮使气力尽,尔死主人安得知。
两鼻谽谺只自喘,四蹄屴岌曾不皮。
牧童默坐罢牵挽,耕叟拱立徒嗟咨。
朝驱暮使气力尽,尔死主人安得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病牛:形容身体衰弱、生病的牛。皮毛枯槁:形容牛的皮毛失去光泽,干枯无生气。
两鼻谽谺:形容牛的鼻孔张得很大,呼吸困难。
四蹄屴岌:形容牛的蹄子瘦弱无力。
牧童:放牛的孩子。
耕叟:耕地的老者。
嗟咨:叹息,表示同情或无可奈何。
气力尽:力气耗尽。
翻译
田埂上的病牛实在可怜,皮毛干枯,角也无力下垂。两个鼻孔大张着,只是自己喘息,四蹄瘦弱,连皮肤都快见不到。
放牛的孩子静静地坐着,不再拉它,农夫则恭敬地站着,只能叹息。
早晨赶它劳作,傍晚又让它疲惫不堪,直到你死去,主人又怎能知晓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生活的景象,通过对一头病弱牛只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苦难和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开篇"垄上病牛良可悲,皮毛枯槁头角垂"两句,以形象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牛只因为疾病而变得虚弱无力的模样,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也传递了一种哀愍之情。
接下来的"两鼻谽谗只自喘,四蹄屴岌曾不皮"进一步强化了牛只痛苦的状态。"牧童默坐罢牵挽,耕叟拱立徒嗟咨"则转换了视角,从牛只的病状转向农人对待这头牛的情态,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同情。
诗歌最后"朝驱暮使气力尽,尔死主人安得知"一句,则是对劳作生活中生命脆弱性的深刻反思。整首诗通过对病牛的描写,表达了对于辛勤工作而命运多舛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然界生命消长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