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君自是瑚琏器,二公芳躅无难继
出处:《送谢同知之常州》
明 · 谢一夔
帝城三五元宵节,凤辇鳌山耸双阙。
笙箫乐处时雍熙,送君远过城南陌。
君家住在山之西,蚤年积学甘勤劬。
上师孔颜事钻仰,下揖晁董期追随。
一朝鏖战乡闱毕,名姓煌煌题第一。
满腔豪气吐虹霓,五色文章光桂籍。
春风累负上林游,成均进学殊优游。
铨曹复喜擢魁选,拜官半剌之常州。
常州自昔夸殷庶,比岁征繇颇凋弊。
况复连遭饥馑余,抚字昭苏须勉励。
君不见裴豫古,并州惠爱民安所。
乔迁捧敕来天上,老稚欢迎如父母。
又不见陆象先,益州善政爱为先。
鞭朴不施民自化,芳声令誉人争传。
嗟君自是瑚琏器,二公芳躅无难继。
他年考绩上神京,会看褒封恩宠至。
笙箫乐处时雍熙,送君远过城南陌。
君家住在山之西,蚤年积学甘勤劬。
上师孔颜事钻仰,下揖晁董期追随。
一朝鏖战乡闱毕,名姓煌煌题第一。
满腔豪气吐虹霓,五色文章光桂籍。
春风累负上林游,成均进学殊优游。
铨曹复喜擢魁选,拜官半剌之常州。
常州自昔夸殷庶,比岁征繇颇凋弊。
况复连遭饥馑余,抚字昭苏须勉励。
君不见裴豫古,并州惠爱民安所。
乔迁捧敕来天上,老稚欢迎如父母。
又不见陆象先,益州善政爱为先。
鞭朴不施民自化,芳声令誉人争传。
嗟君自是瑚琏器,二公芳躅无难继。
他年考绩上神京,会看褒封恩宠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即将赴任常州的官员谢同知的深情送别与美好祝愿。诗中以明代京城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开篇,通过“凤辇”、“鳌山”、“笙箫乐”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宫廷气象,寓含着对谢同知即将踏上仕途的期待与祝福。
接着,诗人赞美了谢同知早年的勤奋学习和对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以及他在科举考试中的卓越表现,成为第一名。这不仅展现了其学术成就,也暗示了他将来的政治前途。诗中提到的“上师孔颜”、“下揖晁董”,表明谢同知在学术上有着崇高的追求和深厚的根基。
随后,诗转向对谢同知即将赴任的常州的描述,指出这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地方,但近年来遭遇了饥荒,民生凋敝。在此背景下,诗人为谢同知的赴任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希望他能像历史上的裴豫古、陆象先那样,以仁政爱民,改善当地的社会状况,带来繁荣与安定。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谢同知能力的认可和对其未来的期待,认为他具备“瑚琏器”的才能,能够继承裴豫古、陆象先的优良传统,将来在考核中获得优异成绩,得到朝廷的嘉奖和恩宠。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谢同知个人才华的赞赏、对地方治理的关切,以及对未来政治前景的美好展望,体现了明代士人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责任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