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书名亢其宗,虽摹犹足传奇踪
出处:《李邕光八郎帖赞》
宋 · 岳珂
北海书名亢其宗,虽摹犹足传奇踪。
已鸣褚籥调欧镛,更拔永戟摧羲锋。
平生鉴赏襄阳公,二宝相避如燕鸿。
青毡阅世傥可逢,定见重合延平龙。
已鸣褚籥调欧镛,更拔永戟摧羲锋。
平生鉴赏襄阳公,二宝相避如燕鸿。
青毡阅世傥可逢,定见重合延平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北海:指代某位著名书法家或作品。摹:模仿。
传奇踪:非凡的名声或成就。
褚籥:古代的一种毛笔,比喻书法风格。
欧镛:书法家欧阳询和虞世南,这里代表高超的书法艺术。
摧:超越,挑战。
襄阳公:可能指历史上的著名鉴赏家或书法家,如宋代的米芾。
相避:相互避让,这里形容两件宝物各有特色。
青毡:典故,喻指珍贵的古物或人才,这里指另一件宝物。
傥:或许,如果。
延平龙:可能指历史上的人物或传说中的珍品。
翻译
北海的书名显赫无比,即使模仿也足以留下传奇的痕迹。他已经用褚叶般的笔调调和了欧镛的风格,再次拔高自己的技艺,挑战羲之的锋芒。
一生中,襄阳公的鉴赏力无人能及,两件宝物如同燕鸿般相互避让。
如果世间还能遇到像青毡那样历经沧桑的佳品,必定会再次见到延平龙的重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对李邕书法作品《光八郎帖》的赞美。诗中首先称颂李邕的书法技艺高超,堪与古代名家如褚遂良和欧阳询等比肩,甚至能超越他们。接着,诗人将李邕的才华比喻为“永戟摧羲锋”,意指其笔力之强,如同长戟破开羲皇时代的书法高峰。诗人接着提到“襄阳公”——指李邕,表示他对书法的鉴赏力极高,如同青毡(古代珍贵的坐具,常用来比喻人的品格)般历经世事而品质不改。
最后,诗人期待如果能有幸再次见到李邕的墨宝,就如同青毡与旧识重逢,定会再现当年延平龙(即龙飞凤舞的神采)般的艺术盛况。整首诗以书法艺术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达了对李邕书法的高度评价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