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留海上三年梦,心寄江南一叶秋
出处:《陈秀才惠示长歌答以四韵》
宋 · 郭祥正
世路飘零久愈羞,诗坛谁许结英游。
身留海上三年梦,心寄江南一叶秋。
已分羽毛藏枳棘,尽从谗谤起戈矛。
真才合比骊珠贵,何事倾怀辄暗投。
身留海上三年梦,心寄江南一叶秋。
已分羽毛藏枳棘,尽从谗谤起戈矛。
真才合比骊珠贵,何事倾怀辄暗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陈秀才惠示长歌答以四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感慨与自我坚持的坚定态度。
首联“世路飘零久愈羞,诗坛谁许结英游。”诗人感叹自己在世间漂泊已久,内心感到羞愧,同时对诗坛是否有人愿意与他这样的才子结伴同行表示怀疑。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己才华未能得到认可的无奈。
颔联“身留海上三年梦,心寄江南一叶秋。”诗人用“海上”和“江南”分别象征不同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寄托。三年的海上生活仿佛一场梦,而心中却始终怀念着江南的秋天,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时光的追忆。
颈联“已分羽毛藏枳棘,尽从谗谤起戈矛。”诗人自比为羽毛,比喻自己的才华如同珍稀之物,却不得不隐藏在荆棘之中,遭受谗言和诽谤的攻击。这反映了诗人面对外界不公时的坚韧与抗争精神。
尾联“真才合比骊珠贵,何事倾怀辄暗投。”诗人认为真正的才华应该像骊珠一样珍贵,不应轻易地向他人展示或投递,以免遭受误解和伤害。这既是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也是对社会评价体系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保持自我价值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