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凉雨天涯霁,脩竹啼莺最可听
出处:《历下独游》
明 · 谢肃
李杜风流都已远,秪今名士况凋零。
自携一斗山东酒,重上千年历下亭。
小海北涵群水碧,䧺城南落万峰青。
萧条凉雨天涯霁,脩竹啼莺最可听。
自携一斗山东酒,重上千年历下亭。
小海北涵群水碧,䧺城南落万峰青。
萧条凉雨天涯霁,脩竹啼莺最可听。
注释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唐代两位杰出的诗人。凋零:减少,衰落。
山东酒:指产自山东省的美酒。
历下亭: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一座著名古亭。
小海:可能指的是济南的护城河或湖泊。
群水碧:形容水面碧绿如玉。
雄城:形容城市的雄伟壮观。
万峰青:众多山峰一片青翠。
萧条:冷清,寂静。
天涯霁:雨过天晴,视野开阔。
脩竹:长而直的竹子,常用来象征高雅。
啼莺:啼叫的黄莺。
翻译
李白和杜甫的风采都已经远离,如今文人墨客更是日益稀少。我独自带着一壶山东的好酒,再次登上有着千年历史的历下亭。
小海北面汇聚着碧绿的众水,雄伟的城南映衬着青翠的万座山峰。
雨后天晴,景色萧瑟凄凉,远处修竹林中的黄莺鸣叫最为动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山东某亭独自漫步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文学盛世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凋零名士的感慨。
"李杜风流都已远"一句,以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为代表,将他们的文风比喻为已经远去,表明了诗人对于过去文学盛世的怀念之情。
"秪今名士况凋零"则是对现实中的文坛状况进行描述,通过"秪"字,形象地描绘出如同落叶一般散乱不堪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中文学界凋零、人才稀缺的哀叹。
接下来的"自携一斗山东酒,重上千年历下亭"表明诗人独自带着山东的酒水,再次登临千年历史积淀下的某亭。这里的"千年历下亭"不仅是对时间深度的描绘,也映射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敬仰和向往。
"小海北涵群水碧,雄城南落万峰青"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壮丽景色。"小海"可能是指某一水域,而"雄城"则是对山势的形容,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开阔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美。
最后两句"萧条凉雨天涯霁,脩竹啼莺最可听"则是在描绘秋日凉雨中的景象。"萧条"形容风声,而"脩竹啼莺"则是对鸟鸣声的描写,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不仅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总体来看,此诗通过诗人的独自漫步,展现了他对于文学传统的缅怀以及对现实状况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情感和敏锐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