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煜心光回自照,绵绵踵息浩无声
出处:《五更起坐》
宋 · 陆游
世间醉梦过浮生,谁肯披衣坐五更。
煜煜心光回自照,绵绵踵息浩无声。
古人得意捐糟粕,痴子何知堕化城。
七十老翁须努力,邻鸡才唱又窗明。
煜煜心光回自照,绵绵踵息浩无声。
古人得意捐糟粕,痴子何知堕化城。
七十老翁须努力,邻鸡才唱又窗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世间:世间万物。醉梦:沉迷于欢乐。
浮生:短暂的人生。
谁肯:谁能。
披衣:穿上衣服。
坐五更:在黎明前守夜。
煜煜:明亮的样子。
心光:内心深处的光芒。
回自照:照亮自己。
绵绵:深深。
踵息:呼吸声。
浩无声:悄然无声。
古人:古代成功的人。
得意:获得满足或成功。
捐糟粕:抛弃旧我或过去的错误。
痴子:无知者。
堕化城:陷入欲望的困境。
七十老翁:年迈的老人。
须努力:需要努力。
邻鸡:邻居的鸡。
唱:啼叫。
又窗明:天已经亮了,窗户透出光。
翻译
在这世间沉迷于短暂的欢乐,谁能披衣在黎明前守候。明亮的心光照亮自己,深深的呼吸却悄然无声。
古人成功后抛弃了旧我,无知者却落入了欲望的陷阱。
即使年迈的老人也要奋力前行,因为天还未亮,邻家鸡鸣已打破宁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五更起坐》,通过对深夜五更时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清醒与坚韧。首句"世间醉梦过浮生",以世人的醉生梦死与诗人自己的清醒形成对比,暗示了他对人生短暂和虚幻的深刻认识。"谁肯披衣坐五更"则表达了诗人独自在黎明前的寂静中坚守的决心。
"煜煜心光回自照",煜煜形容内心明亮,诗人的心灵如同明灯,照亮自己,也反映出他的自我反省和追求真理的精神。"绵绵踵息浩无声",通过描写呼吸细微而无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古人得意捐糟粕",诗人以古人之志为榜样,决心摒弃世俗的纷扰,追求高尚的境界。"痴子何知堕化城",以"痴子"自嘲,表达出对那些沉溺于世俗之人无法理解他心境的无奈。
最后两句"七十老翁须努力,邻鸡才唱又窗明",诗人以老翁自比,强调即使年事已高,也要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呼应了首句的"浮生",表明他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知识学问的不懈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陆游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及他对时间流逝和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