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必真逍遥,能无爱枪榆
出处:《过定远问漆园不得》
明 · 王世贞
兹地有漆园,是否庄生庐。
遗迹杳莫存,遗言亦成诬。
北风捲地来,鹏翼寒不舒。
岂必真逍遥,能无爱枪榆。
不才惧凫烹,存者乃为樗。
令我何所据,瞿然思遂初。
遗迹杳莫存,遗言亦成诬。
北风捲地来,鹏翼寒不舒。
岂必真逍遥,能无爱枪榆。
不才惧凫烹,存者乃为樗。
令我何所据,瞿然思遂初。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过定远问漆园不得》描绘了诗人对庄子漆园旧址的探访与感慨。首句“兹地有漆园”开门见山,点出诗人寻访的对象——庄子曾经居住过的漆园。然而接下来的“是否庄生庐”则以疑问表达对漆园是否确为庄子故居的不确定,流露出一种历史沧桑感。
“遗迹杳莫存,遗言亦成诬”进一步表达了对庄子哲学思想流传中可能存在的失真或误解的忧虑。诗人通过“北风捲地来,鹏翼寒不舒”,借自然景象暗示庄子逍遥自在的理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即使有志如大鹏,也可能因环境严寒而无法展翅。
“岂必真逍遥,能无爱枪榆”揭示出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认识,认为并非所有人都能真正达到庄子所说的逍遥境界,人们往往会被世俗之物所牵绊,如“不才惧凫烹,存者乃为樗”。这里,“凫烹”暗指困厄,“樗”则比喻无用之人,诗人以此自嘲,表达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最后两句“令我何所据,瞿然思遂初”直抒胸臆,诗人深感困惑,不知何处立足,于是猛然间反思,希望能回归最初的本真,追寻庄子哲学的初衷。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寻访漆园为线索,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庄子哲学的个人理解与感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想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